《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比目魚

(《食療》)【釋名】鰈(音蝶)、鞋底魚。時珍曰∶比,並也。魚各一目,相併而行也。《爾雅》所謂“東方有比目魚,不比不行,其名曰鰈”,是也。段氏《北謂之(音墟)。鰈,猶也;名婢屣魚,《臨海水土記》名奴魚,《南越志》名版魚,《南方異物志》名箬葉魚,皆因形也。【集解】時珍曰∶案∶郭璞雲∶今所在水中有之。狀如牛脾及女人鞋底,細鱗紫黑色,兩片相合乃得行。其合處半邊平而無鱗,口近腹下。劉淵林以爲王餘魚,蓋不然。【氣味】甘,平,無毒。【主治】補虛益氣力。多食動氣孟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