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清 章虛谷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靈樞·口問篇》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岐伯曰∶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爲噦。補手太陰,瀉足少陰。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噦,有物有聲謂之嘔吐,此言有聲無物者也。凡谷入胃,化精氣而上注於肺,因有故寒氣在胃,新故相亂,真氣邪氣相攻相併而上逆,乃爲噦也。肺氣主降,用針補手太陰經以降逆也;腎爲胃關,瀉足少陰經以利其關,使胃中邪氣下行則愈。後世之呃逆,古亦名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