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素節注類編》

清 章虛谷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肥氣伏梁息賁奔豚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曰∶心脈微緩爲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肺脈滑甚爲息賁上氣肝脈微急爲肥氣,在脅下,若覆杯腎脈微急爲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後。此明髒積而缺脾臟,或有脫簡也。脈象模糊無力名微,言微緩、微急等者,以營血瘀積,氣不得達也;滑甚者,以肺主氣,血結而氣逆動也,故曰上氣,名息賁,即喘息也;脅下肝經所行之部也;沉厥者,其氣沉伏而厥逆,故突然自下上衝,乃名奔豚;足不收者,足少陰經脈強急,足不能曲也;二便爲腎之門戶腎積氣閉,故不得前後便也。《難經》言五臟之積∶肝曰肥氣,心曰伏梁,脾曰痞氣,肺曰息賁,腎曰奔豚。謂在髒名積,止而不移;在腑名聚,消長不常。其所論皆發明《靈》、《素》未發之義,當體究之。後賢因而制五積丸諸法,亦甚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