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宋 陳言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氣分證治

氣分胸痹中滿皆相類,但胸痹屬氣實,中滿氣虛氣分則挾涎飲。氣爲涎飲所隔,榮衛不利,腹滿脅鳴,相逐氣轉,膀胱榮衛俱勞,陽氣不通則身冷,陰氣不通則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行,大氣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溺,乃知氣挾涎飲之所爲也。其脈寸口遲而澀,遲則爲氣不足,澀則爲血不足;趺陽脈微而遲,微則爲氣,遲則寒,斯證也,名曰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