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徐春甫
東垣曰∶發熱惡熱,大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衣,其脈洪大,按之無力者,或無目痛,鼻幹者,非白虎湯證也。此血虛發躁,當以當歸補血湯主之。又有火鬱而熱者,如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者,虛也,以甘寒之劑瀉熱補氣。非如能食而熱,口舌幹燥,大便難者,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非瀉熱補水之比。當細分之,不可概論。如言煩躁,虛煩亦與實煩不同。如傷寒煩者,爲真陽內鬱,陰中伏陽之證,與陰虛燥熱,病本亦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