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嶽全書》

明 張介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禁忌(共三條)

觀《活人》等書雲∶凡香港腳服補藥,及用湯淋洗者,皆醫之所禁也。此亦一偏之說耳。蓋補有宜禁者,以邪壅氣實者也;淋洗有宜禁者,以水溼湯氣之宜避者也。如果下部虛寒,或以病後,或以克伐太過,而香港腳不愈者,豈尚堪禁補乎?又若寒邪溼熱,壅結不散,而爲腫爲痛者,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藥煎湯蒸洗,則退邪極速,豈禁洗乎?惟是溼熱氣逆而上衝心腹者,不可驟洗,恐助溼氣上升也;此必先降其氣,俟其毒止在腳,再行燻洗,自無不利。蓋補以補其弱也,洗以逐其滯也。夫何禁之有。有當禁於未發之先者,如《外臺祕要》雲∶第一忌嗔,嗔則心煩,煩則香港腳發。又禁大語,大語則傷氣,氣傷病亦發。又不得露足當風入水,以冷水洗足,兩足脛尤不宜冷。雖暑月當着帛,至冬寒加綿,常令兩脛及腿溫暖,微汗尤佳。根據此將息,香港腳自消,而無邪氣留連之患。夏月腠理開,不宜當風取涼,涼處坐臥,須得勞動關節,令其氣暢,此拒邪之法,養生之要也。每食後宜行三五百步,疲倦便止,則腳中惡氣隨即下散,雖有浮腫,氣亦不上也。孫真人雲∶古人少有此疾,自永嘉南渡,衣冠之人多有之。此皆溼鬱於內所致也。故凡四時之中,皆不得久坐久立溼冷之地,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脫衣洗足,當風取涼,皆成香港腳。暑月久坐久立溼地,則溼熱氣蒸人經絡,病發必熱,而四肢痠疼,煩悶腫寒熱。此又山野農夫多有之,以久溼傷於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