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清 黃宮繡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溫散

芳草)逐胃口上風寒止當心疼痛草豆蔻(專入脾胃)。辛熱香散。功與肉蔻相似。但此辛熱。燥溼除寒。性兼有澀。不似肉蔻澀性居多。能止大腸滑脫不休也。又功與草果相同。但此止逐風寒客在胃口之上。症見當心疼痛。不似草果辛熱浮散。專治瘴癘寒瘧也。故凡溼鬱成病而見胃脘作疼。服之最爲有效。若使鬱熱內成。及陰虛血燥者。服之爲大忌耳。(時珍曰。草豆蔻治病。取其辛熱浮散。能入太陰陽明。除寒燥溼開鬱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嵐煙瘴。飲啖酸鹹。脾胃常多寒溼鬱滯之病。故食療必用與之相宜。然過多亦能助脾熱。傷肺損目。或雲與知母同用治瘴瘧寒熱。助其一陰一陽。無偏勝之害。蓋草果太陰獨勝之寒。知母陽明獨勝之火也。)閩產名草蔻。如龍眼而微長。皮黃白薄而棱峭。仁如砂仁而辛香氣和。滇廣所產名草果。如訶子。皮黑濃而棱密。子粗而辛臭。雖是一物。微有不同。(草果其義另詳。)面裹煨熟取仁。忌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