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醫彀》

明 孫志宏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喘證

(附∶短氣)經曰∶諸病喘滿,皆屬於熱。又曰∶淫氣喘息,痹聚在肺。夫喘急之候,發則張口抬肩,搖身擷肚,而作哮吼之聲。痰壅喉中聲如拽鋸,或如水雞之響,此內外邪幹而氣實也。有氣爲火鬱,而痰在肺胃之間;有水氣乘肺,而肺虛挾寒作喘;有肺虛挾熱,火炎而喘;有驚憂氣遏,肺脹而喘;有胃絡不和而喘;有腎虛不能攝氣而喘。然未有不由痰火內鬱風寒外束。經曰∶熱爲寒包,則喘者明矣。又喘則必脹,脹則必喘何也?蓋肺朝百脈通調水道,下輸膀胱小便出焉。如肺受邪而失降下之令,則小便漸短而發腫,此必先喘後脹屬肺病。當清肺降氣,分利水道。夫脾主肌肉脾土受邪,不能制水,妄漬肌肉而爲腫。肺無母氣之養,反得泛溢之侵,氣不下行而爲喘。此必先脹後喘屬脾病,當理脾滲溼,順氣定喘,宜分標本先後治之。短氣者,似喘而實非喘,因元氣虛少,氣不接續而然。或有氣從臍下起,直衝清道而上,乃正氣虛損,切宜認辨(喘急攻邪,短氣養正),二證霄壤,誤治必危。喘證脈浮滑,手足溫者生,沉澀急疾代止,肢冷自汗者死。治喘發時宜散表清裏;未發時攻補隨宜。

主方

陳皮半夏枳殼桔梗紫蘇麻黃杏仁等分甘草(減半)加生薑三片,黑棗一枚,水煎服。嗽加桑皮、冬花紫菀。氣壅加栝蔞、卜子、蘇子。乍喘乍止,貝母麥冬肺火,枯芩、枇杷葉;甚加葶藶子檳榔

五虎湯

風寒喘急哮吼不臥。麻黃杏仁(研)軟石膏(。各二錢)甘草(七分)細茶(錢半)加桑皮(一錢)上加生薑三片,蔥頭三個,水煎熱服。痰多,合枳桔二陳湯

千緡湯

風痰壅盛喘促不能睡,一服安。半夏(四個,泡,切)南星(二個,泡,切)甘草(炙,一寸,切)皂莢(炙,去皮弦,一寸)姜指大,水煎服。

蘇子降氣湯

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壅喘嗽。真蘇子(三錢)陳皮厚朴前胡(各二錢)肉桂半夏(制)當歸南星(各一錢)甘草(五分)上加生薑三片,棗一枚,水煎服。寒喘去前、半、當、星,加乾薑(一錢),加姜煎,調砂仁(一錢);磨沉、木香各三分。

四磨湯

七情氣鬱結而喘。喘而腫,三花神丸(方見痰門)。真沉香檳榔枳殼烏藥(各磨,三分)湯調服

安氣湯

治弱人腎虛,不能納氣,氣不歸元而喘。人蔘(五分)五味子(九粒)麥冬酸棗仁(炒,研)山藥茯苓阿膠(各一錢)煎成,衝化阿膠服。次八味地黃丸減桂,加五味(二兩),參(一兩),丸服。

簡便方

桔梗一兩,童便一鍾,煎八分,去渣服。喘甚∶葶藶(一錢,隔紙炒,研)蜜丸,水二鍾,棗(十枚),煮一鍾,去棗入丸,煮八分服。又真沉香末、硃砂(各三分)湯調服。或川椒子(沉水者,研,一錢,)薑湯下。又杏仁(炒,研),和米煮食。火喘石膏(二兩,研細)甘草(炙,研,五錢和),每三錢姜蜜湯下。

灸法

膻中(穴在兩乳折中)氣海(臍下二寸)喘證忌苦寒藥。

短氣

人蔘白朮茯苓陳皮(各一錢)杏仁紫蘇子當歸桑皮(各七分)甘草(五分)加姜一、棗一,水煎。磨沉、木香各三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