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醫彀》

明 孫志宏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諸蟲

經曰∶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食生冷、腥膾、肥甘,臟腑致傷成積。溼熱相蒸,化而爲蟲,猶腐草爲螢之義也。人腹之蟲有九。曰∶伏、蛔、白、肉、肺、胃、弱、赤、蟯蟲是也。更因五行五味相感,如鱉如蚓,種種不同,治亦小異。患者腹痛,脹滿少食,嘔吐清水,日漸羸瘦,眼眶鼻下青黑,是其候也。若元氣尚實,未爲大害;根本虧損,遂受其殃。然而勞瘵、諸蟲、傷寒狐惑、異如應聲、溪鼠之類,非理可測者有矣。脈沉實者生,虛大者危。服蟲藥宜月初,蟲頭向上。

主方

黑醜半生半炒,頭末)三棱(煨)檳榔(各二兩)雷丸錫灰(醋炒)蓬術(煨)木香青皮大黃(各二兩)上爲末,每服三錢。月初一至五前晚飯莫喫,五更嚼香肉一塊,少時吐出,即以蜜湯或砂糖水調下。能記食某物生蟲,更嚼某物同藥咽,直待蟲下,喫白粥。

化蟲丸

楝樹根(去粗皮)使君子檳榔鶴蝨胡粉(炒)蕪荑(炒,取仁。各一兩)白礬(二錢半)爲末,皂莢汁熬稠,和丸麻子大,每二十丸。小兒五丸,米湯下。

簡便方

楝根皮(二兩)水三碗,煎碗半,取汁煎粥,先嚼炒肉一塊,漸喫粥完,蟲下。或使君子肉七個嚼,熱水下。蟲出。寸白蟲榧子(一斤,去殼),月頭食盡,蟲下,未盡再食。或檳榔末,蔥湯下。蛔蟲攻心∶川椒黃連烏梅,楝根煎服;或龍膽草一兩煎服。前晚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