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徵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三)利水滲溼、清膀胱

味甘,性涼,無毒。入肝、腎、膀胱三經。利竅溼熱明目淋瀝、婦人帶下,小兒疳積。能牢牙止痛,治氣阻咽嗌。或磨汁而飲,一枚用三日。或爲末水飛,一錢末飲服。或火醋淬,硃砂紅曲同爲散,或搗如黍米桑根白皮共煎液。或蜜調其粉塗脣,便用於小兒。或細末蔥白湯調,治傷寒尿澀。石燕乃古代生物化石,藥源甚廣。孕婦忌用。揚州、鎮江等地,用以磨汁治咽喉有阻窒之感者多顯效。附∶紅燕丹方(見《醫宗說約》)大石燕一對,火醋淬九次,研細末。硃砂三錢,另研,水飛紅曲一兩,洗淨。共研極細末。每服三分、糖拌,開水沖服。此方消疳化積、(有握拳努掙現象者尤宜。)且無藥氣、利於小兒之畏藥者。蔣示吉先生並附親歷之醫案一則雲∶“予表侄二三歲間,患疳積症,頭大身瘦、發熱溺如米泔,諸藥不效。後聞藥氣即吐,束手無策。偶遇異人傳此方、和於糖果粥飯中與之、竟痊癒。後以此濟人,無不效”。其餘用法之主症、請參閱《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