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徵要》

明 李中梓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六)潤大腸、降氣

味苦,性寒,無毒。入肺、胃、大腸三經。胸中痹痛,古有良方,伍薤白白酒,加半夏尤良。傷寒誤下結胸,則用小陷胸湯。除上焦之熱,使痰氣下降。利咽喉,通大腸。此物能通大便,與浙貝母同行,其效更着。小兒痰滯重者,雖大便仍通,加用於清化方中,頗有良效。栝蔞皮∶寬中利氣,清熱化痰。栝蔞仁∶潤燥滌痰,滑腸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