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經綸》

清 蕭壎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熱入血室證

金匱要略》曰∶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爲熱入血室,治之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也。徐注曰∶此言熱入血室,不必血結,初即摶邪爲患,曰傷寒,即所謂無汗惡寒也。曰發熱,病之初也。曰經水適來,是經水初行時也。邪盛則經氣亦盛,適相值,寒邪必傷營,故汗與血摶,血屬陰主夜,故晝則熱雖發而明了,暮則入陰分,邪挾陰氣而爲譫語。如見鬼狀者,譫之甚也。此爲熱入血室者,言血室雖在內,表邪實未嘗犯胃及上二焦,故治法亦唯和表邪,略兼清血室之熱足矣。誤以爲客邪入內攻之,則所傷實多,故曰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也。按∶此條是言經行不斷,則熱不留結,勿謂譫語,誤用硝、黃。犯其胃氣,刺動榮血,犯其中焦柴胡和解,犯其上焦。但不妄犯,熱隨血散,自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