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經集註》

南北朝 陶弘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麻黃

味苦,溫、微溫,無毒。主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治乳餘疾,止好唾,通腠理,疏傷寒頭疼,解肌,泄邪惡氣,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虛。一名卑相,一名龍沙,一名卑鹽。生晉地及河東川穀。立秋採莖,陰乾令青。(厚朴爲之使,惡辛夷石韋。)今出青州、彭城、榮陽、中牟者爲勝,色青而多沫。蜀中亦有,不好。用之折除節。節止汗故也。先煮一兩沸,去上沫,沫令人煩。其根亦止汗。夏月雜粉用之。世用治傷寒解肌第一。(《大觀》卷八,《政和》一九九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