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巨結腸臨牀路徑(2019年版)

2019年版臨牀路徑 小兒外科臨牀路徑 臨牀路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ān tiān xìng jù jié cháng lín chuáng lù jìng (2019nián bǎn )

2 基本信息

先天性巨結腸臨牀路徑(2019年版)》由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於2019年12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印發,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3 發佈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印發有關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的通知

國衛辦醫函〔2019〕93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爲進一步推進臨牀路徑管理工作,規範臨牀診療行爲,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我委組織對19個學科有關病種的臨牀路徑進行了修訂,形成了224個病種臨牀路徑(2019年版)。現印發給你們(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醫政醫管欄目下載),供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考使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2019年12月29日

4 臨牀路徑全文

先天性巨結腸臨牀路徑(2019年版)

4.1 一、先天性巨結腸臨牀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4.1.1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爲先天性巨結腸(ICD-10:Q43.1)。

行手術治療(ICD-9-CM-3:48.4101-48.4103)。

4.1.2 (二)診斷依據

根據《張金哲小兒外科學》(張金哲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年)。

1.出生後出現便祕症狀且日益加重。

2.鋇灌腸顯示有腸管狹窄、移行和擴張的表現。

3.肛直腸測壓無內括約肌鬆弛反射

4.直腸活檢提示先天性巨結腸病理改變。

其中1爲必備,2、3、4具備兩項可確診。

4.1.3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張金哲小兒外科學》(張金哲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臨牀診療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年),《臨牀技術操作規範·小兒外科學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年)。

1.經肛門結腸拖出術。

2.腹腔鏡輔助或開腹經肛門結腸拖出術。

3.開腹巨結腸根治術。

4.1.4 (四)標準住院日爲14~21天

若住院前已完成部分術前準備,住院日可適當縮短。

4.1.5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Q43.1先天性巨結腸疾病編碼

2.符合短段型、普通型、長段型巨結腸診斷的病例,進入臨牀路徑

3.當患兒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在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牀路徑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4.1.6 (六)術前準備7~14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隱血+培養、血型C反應蛋白(必要時)、肝腎功能電解質血氣分析(必要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

(2)心電圖X線胸片(正位)。

2.根據患兒病情可選擇:超聲心動圖等。

3.術前進行充分腸道準備。

4.1.7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15〕43號)執行,並結合患兒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間。

4.1.8 (八)手術日爲入院第8~15天

1.麻醉方式: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加骶管麻醉

2.手術方式:短段型及普通型巨結腸行經肛門結腸拖出術;長段型行腹腔鏡輔助或開腹經肛門結腸拖出術。

3.輸血:視術中和術後情況而定。

4.1.9 (九)術後住院恢復6~8天

1.術後必須複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氣分析(必要時)、肝腎功能電解質

2.術後用藥:抗菌藥物使用按照《抗菌藥物臨牀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2015〕43號)執行。

4.1.10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良好。

2.便祕症狀消失。

3.傷口癒合良好,無出血感染、瘻等。

4.無其他需要住院處理的併發症。

4.1.11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經手術證實爲特殊類型先天性巨結腸(全結腸型、超短段型等),手術困難,術後恢復慢,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和費用增加。

2.圍術期併發症等造成住院時間延長和費用增加。

4.2 二、先天性巨結腸臨牀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爲先天性巨結腸(ICD-10:Q43.1)

行手術治療(ICD-9-CM-3:48. 4101-48.4103)

患者姓名:性別:年齡:門診號:住院號: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標準住院日:14~21天

時間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7天(腸道準備階段,可延長至14天)

住院第8天

(術前第3天)

住院第10天

(術前第1天)

□   詢問病史與體格檢查

□   上級醫師查房與術前評估

□   確定診斷、術前準備和手術日期

□   與患兒家長溝通病情並予以指導

□   上級醫師查房與術前評估

□   評估檢查結果是否符合診斷和手術條件

□   分析異常結果,處理後複查

□   上級醫師查房與術前評估

□   評估檢查結果是否符合診斷和手術條件

□   異常者分析處理後複查

□     簽署輸血知情同意書

□   向患兒監護人交代病情,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   麻醉醫師探望患兒並完成麻醉前書面評估

□     完成手術準備

長期醫囑: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無渣普通飲食

□   巨結腸清潔灌腸Qd×10天

臨時醫囑:

□   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隱血+培養

□   肝腎功能血氣分析(必要時)、C反應蛋白(必要時)、電解質凝血功能

□   感染性疾病篩查

□   心電圖X線胸片

□   超聲心動圖(必要時)

□     告知清潔灌腸風險

長期醫囑: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無渣普通飲食

□   巨結腸清潔灌腸Qd

長期醫囑: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無渣普通飲食

□   巨結腸清潔灌腸Qd

□   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複查鋇劑灌腸造影(必要時)

臨時醫囑:

□   明晨禁食

□   擬明日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巨結腸手術

□   今晚、明晨洗腸淨止

□   備胃管、導尿管

□   備血

主要護理

工作

□   入院宣教:介紹醫護人員、病房環境、設施和設備

□   入院護理評估

□   動靜脈取血(明晨取血)

□   引導患兒到相關科室完成輔助檢查

□   飲食護理

□   灌腸護理

□   觀察腹部體徵、大便性狀

□   保暖

□   飲食護理

□   灌腸護理

□   觀察腹部體徵、大便性狀

□   保暖

□   會陰部準備

□   手術前沐浴、更衣

□   手術前腸道準備

□   手術前物品準備

□   手術前心理護理

□   明晨禁食、禁水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簽名





時間

住院第11天

(手術日)

住院第12天

(術後第1天)

住院第13~14天

(術後第2~4天)

□   手術

□   完成術後醫囑和檢查

□   上級醫師查房

□   向患兒家長交代手術中情況和術後注意事項

□   確定有無手術和麻醉併發症

□     麻醉醫師隨訪和書面評價

□   上級醫師查房

□     仔細觀察患兒腹部體徵變化,腹腔引流情況

□     對手術進行評估

□   上級醫師查房

□     仔細觀察患兒腹部體徵變化,腹腔引流情況

□   對手術進行評估仔細觀察患兒腹部體徵變化,腹腔引流情況(如有),肛門有無出血等等,對手術進行評估

□   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

長期醫囑:

□   今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巨結腸手術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置監護病房(必要時)

□   一級護理

□   禁食

□   留置肛管(必要時)

□   持續心電監護

□   胃腸減壓接負壓吸引,記量

□   留置導尿,記量

□   如有腹腔引流,接袋,記量

□   肛周護理

□   甲硝唑靜脈滴注

□   廣譜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按體重和出入量補充液體和電解質

□     必要時按需輸血

長期醫囑: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轉入普通病房

□   一級護理

□   流質飲食

□   甲硝唑靜脈滴注

□   廣譜抗菌藥物

□   肛周護理

如爲經腹(腹腔鏡或開放)手術,除上述外,則:

□   一級護理

□   持續心電、血壓、SaO2監測

□   胃腸減壓接負壓吸引,記量

□   留置導尿,記量

□   如有腹腔引流,接袋,記量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電解質血氣分析(必要時)

□   按體重和出入量補充液體和電解質

長期醫囑: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一級或二級護理

□   半流質飲食或流質飲食

□   甲硝唑靜脈滴注

□   廣譜抗菌藥物

□   肛周護理

□   去除胃腸減壓

□   拔除導尿管

□   拔除腹腔引流

如爲經腹(腹腔鏡或開放)手術:

□   流質飲食

□   轉入普通病房

□   一或二級護理

臨時醫囑:

□   複查血常規C反應蛋白電解質(必要時)、血氣分析(必要時)、肝腎功能(必要時)

□     按體重和出入量補充液體和電解質

主要

護理

工作

□   觀察患兒生命體徵、腹部體徵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完成“患者疼痛程度評分”

□   會陰部護理、引流管護理

□     禁用肛表

□   觀察患兒生命和腹部體徵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會陰部護理、引流管護理

□   藥物不良反應觀察和護理

□     禁用肛表

□   觀察患兒生命和腹部體徵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會陰部護理、引流管護理

□   觀察大便性狀

□     傷口護理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時間

住院第15天

(術後第5天)

住院第16-19天

(術後第6-9天)

住院第20天

(出院日)

主要

診療

工作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和手術切口感染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和手術切口感染

□   上級醫師查房,確定有無手術併發症和手術切口感染

如果該患兒可以出院:

□   通知患兒家長出院

□     交代出院後注意事項及術後隨訪事宜,預約複診日期及拆線日期

長期醫囑: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普通飲食

□   肛周護理

長期醫囑:

□   小兒外科護理常規

□   二級護理

□   普通飲食

□   肛周護理

臨時醫囑:

□     拆線(如腹部有小切口縫線)

長期醫囑:

□   出院帶藥

主要護理

工作

□   觀察患兒情況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會陰部護理

□     飲食護理

□   觀察患兒情況

□   手術後心理與生活護理

□   會陰部護理

□   指導並監督患兒術後活動

□   對患兒家長進行出院準備指導和出院宣教

□     幫助患兒家長辦理出院手續

病情變異記錄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無  □有,原因:

1.

2.

護士

簽名




醫師

簽名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