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所禁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wǔ wèi suǒ jìn

2 英文參考

contraindication of five taste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五味所禁爲治療學術語。簡稱五禁[1]。指五臟病變時對五味禁忌[1]。《黃帝內經靈樞·五味》:“肝病禁辛,心病禁鹹,脾病禁酸,腎病禁甘,肺病禁苦。”馬蒔曰:“此言五臟之味有五禁,皆五行相剋者也。”因五臟已病,故不宜以其相剋之味更令其虛[1]。《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又云:“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是謂五禁,無令多食。”此強調“無令多食”,而非完全禁忌[1]張志聰曰:“五味所以養五臟之氣者也,病則氣虛,故無令多食,蓋少則補,多則反傷其氣。”故臨牀用藥,需先辨五臟陰陽氣血盛衰來調配五味[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3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