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清 陸子賢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白瘖條辨第二

白瘖既見,隨汗出沒,舌赤少苔,脈數,不飢不食,輕旬不退,此胃虛邪戀。宜用佩蘭葉、谷芽杏仁,霍山斛、麥冬川貝、豆卷,通草枇杷葉藿香葉等味,輕清宣氣。上條白瘖未見,理宜疏泄,此條白瘖既見,隨汗出沒,舌赤少苔,胃津消無正氣已虛矣,且不飢不食胃氣未和至經旬而熱不解,陰液亦枯矣。斯時補之則邪愈逗留,疏之則正氣消耗。爲宜杏仁川貝枇杷葉肺氣麥冬、霍斛、谷芽養胃氣,佩蘭藿香濁氣,豆卷、通草溼氣,合輕清之品,以宣餘邪,不可偏偏補,反致病去元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