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清 陸子賢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中熱條辨第七

中熱汗大泄,口大渴,身大熱,氣喘神倦,脈虛且大,並不鼓指,此熱傷氣分,陽不戀陽。宜用人蔘、黃祗、白朮麥冬五味地骨皮甘草、生地、牡蠣白芍等蛛,甘溫除熱也。汗多口渴身熱氣喘,神倦脈大,既非外感之形,又無內傷之象,顯系熱傷氣分,陰乏戀交,陽遂上冒。仿東垣甘溫能除大熱,故用人蔘、黃祗、白朮甘草甘溫益氣,生地、牡蠣五味白芍鹹寒固陰,俾陰陽交固,而大命回於頃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