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因條辨》

清 陸子賢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中暑條辨第五

中暑吐瀉,四肢逆冷吐蛔者,用烏梅安胃丸,肝胃兩和也。按仲景謂蛔厥無陽症(1)。又厥陰篇雲:氣上撞心飢不欲食,食則吐蛔者,亦由中陽大損,厥濁上泛而然。故蛔乃平人皆有,惟胃氣調和,不得上湧,且邪不犯厥陰,亦不上出。玆因吐瀉已多,四肢厥冷,中焦陽氣大傷,厥濁乘虛上泛,故蛔自吐出。凡厥陰爲病,必錯染不一,用藥亦難純粹,故用棟、連之苦寒降其逆,梅、芍之酸寒至其肝,又合椒、姜之辛辣驅其陰濁,參、歸,桂、附之甘溫溫補真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