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
荞麦
(宋《嘉》)
【释名】麦(音翘)、乌麦(吴瑞)、花荞。
时珍曰︰荞麦之茎弱而翘然,易长易收,磨面如麦,故曰荞曰,而与麦同名也。俗亦呼为甜荞,以别苦荞。杨慎《丹铅录》,指乌麦为燕麦,盖未读《日用本草》也。
【集解】炳曰︰荞麦作饭,须蒸使气馏,烈日曝令开口,舂取米仁作之。
时珍曰︰荞麦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性最畏霜。苗高一、二尺,赤茎绿叶,如乌树叶。开小白花,繁密粲粲然。结实累累如羊蹄,实有三棱,老则乌黑色。王祯《农书》云︰北方多种。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亚于麦面。南方亦种,但作粉饵食,乃农家居冬谷也。
【气味】甘,平,寒,无毒。
思邈曰︰酸,微寒。食之难消。久食动风,令人头眩。作面和猪、羊肉热食,不过八、九顿,即患热风,须眉脱落,还生亦希。泾、以北,多此疾。又不可合黄鱼食。
【主治】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孟诜)。作饭食,压丹石毒,甚良(萧炳)。以醋调粉,涂小儿丹毒赤肿热疮(吴瑞)。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以沙糖水调炒面二钱服,治痢疾。炒焦,热水冲服,治绞肠沙痛(时珍)。
【发明】颖曰︰本草言荞麦能炼五脏滓秽。俗言一年沉积在肠胃者,食之亦消去也。
时珍曰︰荞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带泄痢腹痛上气之疾,气盛有湿热者宜之。若脾胃虚寒人食之,则大脱元气而落须眉,非所宜矣。孟诜云︰益气力者,殆未然也。
按︰杨起《简便方》云︰肚腹微微作痛,出即泻,泻亦不多,日夜数行者。用荞麦面一味作饭,连食三、四次即愈。予壮年患此两月,瘦怯尤甚。用消食化气药俱不效,一僧授此而愈,转用皆效,此可征其炼积滞之功矣。《普济》治小儿天吊及历节风方中亦用之。
【附方】新十六。
咳嗽上气︰荞麦粉四两,茶末二钱,生蜜二两,水一碗,顺手搅千下。饮之,良久下气不十水肿喘︰生大戟一钱,荞麦面二钱,水和作饼,炙熟为末。空心茶服,以大小便利为度
男子白浊︰魏元君济生丹︰用麦炒焦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
赤白带下︰方同上。
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沙糖水调下。(坦仙方)。
痈疽发背,一切肿毒︰麦面、硫黄各二两,为末,井华水和作饼,晒收。每用一饼,磨
疮头黑凹︰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直指》)。
痘疮溃烂︰用荞麦粉频频敷之。(《痘疹方》)。
汤火伤灼︰用荞麦面,炒黄研末,水和敷之,如神。(《奇效方》)。
蛇盘瘰癧,围接项上︰用荞麦(炒去壳)、海藻、白僵蚕(炒去丝)等分,为末。白梅浸汤,取肉减半,和丸绿豆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临卧米饮下,日五服。其毒当从大便泄去积聚败血︰通仙散︰治男子败积,女人败血,不动真气。用麦面三钱,大黄二钱半,为头风畏冷︰李楼云︰一人头风,首裹重绵,三十年不愈。予以荞麦粉二升,水调作二饼,更互合头上,微汗即愈。(《怪证奇方》)。
头风风眼︰荞麦作钱大饼,贴眼四角,以米大艾炷灸之,即效如神。
染发令黑︰荞麦、针砂各二钱,醋和,先以浆水洗净涂之,荷叶包至一更,洗去。再以无去即黑。(《普济》)
绞肠沙痛︰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烹服。(《简便方》)。
小肠疝气︰荞麦仁(炒去尖)、胡卢巴(酒浸,晒干)各四两,小茴香(炒)一两。为末,酒糊
叶
【主治】作茹食,下气,利耳目。多食即微泄(士良。孙思邈曰︰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
秸
【主治】烧灰淋汁取碱熬干,同锻石等分,蜜收。能烂痈疽,蚀恶肉,去靥痣,最良。穰作荐,辟壁虱(时珍。《日华》曰︰烧灰淋汁,洗六畜疮,并驴、马躁蹄。)。
【附方】新二。
噎食︰荞麦秸(烧灰淋汁,入锅内煎取白霜)一钱,入蓬砂一钱。研末。每酒服半钱。(《壁虱蜈蚣︰荞麦秸作荐,并烧烟熏之。
荞麦
- 荞麦【本草纲目】图文版
 - 荞麦【中药大全】
 - 荞麦《本草备要》
 - 荞麦《本草从新》
 - 荞麦《本草撮要》
 - 荞麦《本草分经》
 - 荞麦《本草纲目》
 - 荞麦《本草求真》
 - 荞麦《本草易读》
 - 荞麦《本草易读》
 - 荞麦《本草择要纲目》
 - 荞麦《本草择要纲目》
 - 荞麦《得配本草》
 - 荞麦《食物疗法》
 - 荞麦《食物疗法》
 - 荞麦《药性切用》
 - 荞麦《饮膳正要》
 - 荞麦《饮食须知》
 - 荞麦《证类本草》
 - 荞麦《证类本草》
 - 金荞麦【中药】
 - 金荞麦【中药大全】
 - 苦荞麦【本草纲目】
 - 苦荞麦【本草纲目】图文版
 - 苦荞麦【中药大全】
 - 苦荞麦《饮食须知》
 - 荞麦秸【中药大全】
 - 荞麦米《本草蒙筌》
 - 荞麦七【中药大全】
 - 荞麦叶【中药大全】
 - 野荞麦【中药大全】
 - 野荞麦【中药图谱】
 - 天荞麦根【中药大全】
 - 野荞麦根《中药学》
 - 金荞麦茎叶【中药大全】
 - 荞麦〈寒〉《食疗本草》
 - 三伏天喝点荞麦茶【药茶养生】
 - 土茯苓(金荞麦)《滇南本草》
 - 土茯苓(金荞麦)《滇南本草》
 
荞麦
《本草纲目》谷部
- 胡麻
 - 白油麻
 - 胡麻油
 - 亚麻
 - 大麻
 - 麻勃
 - 麻
 - 麻仁
 - 麻油
 - 麻叶
 - 黄麻
 - 麻根
 - 沤麻汁
 - 小麦
 - 麦麸
 - 面
 - 麦粉
 - 面筋
 - 麦苗
 - 大麦
 - 麦
 - 雀麦
 - 荞麦
 - 苦荞麦
 - 稻
 - 稻穰
 - 粳
 - 粳米
 - 淅二泔(米沈)
 - 炒米汤
 - 禾秆
 - 占稻(早稻)
 - 稷
 - 黍
 - 丹黍米
 - 蜀黍
 - 玉蜀黍
 - 粱
 - 黄粱米
 - 白粱米
 - 青粱米
 - 粟
 - 粟米
 - 粟泔汁
 - 粟糖
 - 粟奴
 - 秫
 - 龙爪粟,鸭爪稗
 - 稗
 - 野狼尾草
 - 东蓬葵
 - 菰米
 - 蓬草子
 - 皇草
 - 自然谷
 - 薏苡
 - 薏苡仁
 - 薏苡根
 - 薏苡叶
 - 罂子粟
 - 阿芙蓉
 - 大豆
 - 黑大豆(黑豆)
 - 大豆皮
 - 豆叶
 - 豆花
 - 大豆黄卷
 - 黄大豆
 - 赤小豆
 - 腐婢
 - 绿豆
 - 绿豆粉
 - 豆皮
 - 白豆
 - 豆
 - 豌豆
 - 蚕豆
 - 豇豆
 - 蛾眉豆(沿篱豆)
 - 白扁豆
 - 白扁豆花
 - 刀豆
 - 黎豆
 - 大豆豉
 - 淡豉
 - 蒲州豉
 - 豆黄
 - 豆腐
 - 陈廪米
 - 饭
 - 青精干石饭
 - 粥
 - 糗
 - 糕
 - 粽
 - 寒具(环饼,捻头)
 - 蒸饼
 - 女曲(黄子)
 - 黄蒸(麦黄)
 - 曲(酒母,酒曲)
 - 小麦曲
 - 大麦曲
 - 面曲,米曲
 - 神曲
 - 红曲
 - 米
 - 饴糖
 - 酱
 - 榆仁酱
 - 芜荑酱
 - 醋
 - 米醋
 - 酒
 - 米酒
 - 糟笋节中酒
 - 东阳酒
 - 姜酒
 - 葱豉酒
 - 戊戌酒
 - 烧酒
 - 葡萄酒
 - 酿酒
 - 糟
 - 酒糟
 - 大麦醋糟
 - 干饧糟
 - 米秕
 - 舂杵头细糠
 - 谷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