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
胡麻
(《别录》上品)
【校正】今据沈存中、寇宗奭二说,并入《本经》青及《嘉》新立白油麻、胡麻油为一条。
【释名】巨胜(《本经》)、方茎(《吴普》)、狗虱(《别录》)、油麻(《食疗》)、脂麻(《衍义》。俗作芝麻,非)。叶名青(音箱)。茎名麻(音皆,亦作秸)。
时珍曰︰按︰沈存中《笔谈》云︰胡麻即今油麻,更无他说。古者中国止有大麻,其实为。汉使张骞始自大宛得油麻种来,故名胡麻,以别中国大麻也。寇宗奭《衍义》,亦据此释胡麻,故今并入油麻焉。巨胜即胡麻之角巨如方胜者,非二物也。方茎以茎名,狗虱以形名,油麻、脂麻谓其多脂油也。按张揖《广雅》︰胡麻一名藤弘,弘亦巨也。《别录》一名鸿藏者,乃藤弘之误也。又杜宝《拾遗记》云︰隋大业四年,改胡麻曰交麻。
【集解】《别录》曰︰胡麻一名巨胜,生上党川泽,秋采之。青,巨胜苗也,生中原川谷。
弘景曰︰胡麻,八谷之中,惟此为良。纯黑者名巨胜。巨者,大也。本生大宛,故名胡麻。又以茎方者为巨胜,圆者为胡麻。
恭曰︰其角作八棱者为巨胜,四棱者为胡麻。都以乌者为良,白者为劣。
诜曰︰沃地种者八棱,山田种者四棱。土地有异,功力则同。
曰︰巨胜有七棱,色赤味酸涩者,乃真。其八棱者,两头尖者,色紫黑者,及乌油麻,并呼胡麻,误矣。
颂曰︰胡麻处处种之,稀复野生。苗梗如麻,而叶圆锐光泽。嫩时可作蔬,道家多食之。
《本经》谓胡麻一名巨胜。陶弘景以茎之方圆分别,苏恭以角棱多少分别,仙方有服胡麻、巨胜二法,功用小别,是皆以为二物矣。或云即今油麻,本生胡中,形体类麻,故名胡麻。八谷之中最为大胜,故名巨胜,乃一物二名。如此则是一物而有二种,如天雄、附子之类。故葛洪云︰胡麻中有一叶两尖者为巨胜。《别录》序例云︰细麻即胡麻也,形扁扁尔。其茎方者名巨胜,是也。今人所用胡麻之叶,如荏而狭尖。茎高四、五尺。黄花,生子成房,如胡麻角而小。嫩时可食,甚甘滑,利大肠。皮亦可作布,类大麻,色黄而脆,俗亦谓之黄麻。其实黑色,如韭子而粒细,味苦如胆,杵末略无膏油。其说各异。此乃服食家要药,乃尔差误,岂复得效也?
宗奭曰︰胡麻诸说参差不一,止是今人脂麻,更无他义。以其种来自大宛,故名胡麻。今胡地所出者皆肥大,其纹鹊,其色紫黑,取油亦多。《嘉本草》白油麻与此乃一物,但以色言之,比胡地之麻差淡,不全白尔。今人通呼脂麻,故二条治疗大同。如川大黄、上党人参之类,特以其地所宜立名,岂可与他土者为二物乎?
时珍曰︰胡麻即脂麻也。有迟、早二种,黑、白、赤三色,其茎皆方。秋开白花,亦有带紫艳者。节节结角,长者寸许。有四棱、六棱者,房小而子少;七棱、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随土地肥瘠而然。苏恭以四棱为胡麻,八棱为巨胜,正谓其房胜巨大也。其茎高者三、四尺,有一茎独上者,角缠而子少;有开枝四散者,角繁而子多,皆因苗之稀稠而然也。其叶有本团而末锐者。有本团而末分三丫如鸭掌形者,葛洪谓一叶两尖为巨胜者指此。盖不知乌麻、白麻,皆有二种叶也。
按︰《本经》胡麻一名巨胜,《吴普本草》一名方茎,《抱朴子》及《五符经》并云巨胜一名胡麻,其说甚明。至陶弘景始分茎之方圆。雷又以赤麻为巨胜,谓乌麻非胡麻。《嘉本草》复出白油麻,以别胡麻。并不知巨胜即胡麻中丫叶巨胜而子肥者,故承误启疑如此。惟孟诜谓四棱、八棱为土地肥瘠。寇宗奭据沈存中之说,断然以脂麻为胡麻,足以证诸家之误矣。又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收胡麻法,即今种收脂麻之法,则其为一物尤为可据。
今市肆间,因茎分方圆之说,遂以茺蔚子伪为巨胜,以黄麻子及大藜子伪为胡麻,误而又误矣。茺蔚子长一分许,有三棱。黄麻子黑如细韭子,味苦。大藜子状如壁虱及酸枣核仁,味辛甘,并无脂油,不可不辨。梁简文帝《劝医文》有云︰世误以灰涤菜子为胡麻。则胡麻之讹,其来久矣。
慎微曰︰俗传胡麻须夫妇同种则茂盛。故《本事诗》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
胡麻
【修治】弘景曰︰服食胡麻,取乌色者,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虽易得,而学人未能常服,况余药耶?蒸不熟,令人发落。其性与茯苓相宜。俗方用之甚少,时以合汤丸尔。
曰︰凡修事以水淘去浮者,晒干,以酒拌蒸,从巳至亥,出摊晒干。臼中舂去粗皮,留薄皮。以小豆对拌,同炒,豆熟,去豆用之。
【气味】甘,平,无毒。
士良曰︰初食利大小肠,久食即否,去陈留新。
《镜源》曰︰巨胜可煮丹砂。
【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本经》)。坚筋骨,明耳目,耐饥渴,延年。疗金疮止痛,及伤寒温疟大吐后,虚热羸困(《别录》)。补中益气,润养五脏,补肺气,止心惊,利大小肠,耐寒暑,逐风湿气、游风、头风,治劳气,产后羸困,催生落胞。细研涂发令长。白蜜蒸饵,治百病(《日华》)。炒食,不生风。病风人久食,则步履端正,语言不謇(李廷飞)。生嚼涂小儿头疮,煎汤浴恶疮、妇人阴疮,大效(苏恭)。
胡麻
- 胡麻【本草纲目】图文版
 - 胡麻《本草备要》
 - 胡麻《本草便读》
 - 胡麻《本草从新》
 - 胡麻《本草撮要》
 - 胡麻《本草分经》
 - 胡麻《本草分经》
 - 胡麻《本草纲目》
 - 胡麻《本草蒙筌》
 - 胡麻《本草求真》
 - 胡麻《本草思辨录》
 - 胡麻《本草思辨录》
 - 胡麻《本草衍义》
 - 胡麻《本草易读》
 - 胡麻《本草易读》
 - 胡麻《本经逢原》
 - 胡麻《滇南本草》
 - 胡麻《滇南本草》
 - 胡麻《冯氏锦囊秘录》
 - 胡麻《顾松园医镜》
 - 胡麻《名医别录》
 - 胡麻《千金翼方》
 - 胡麻《神农本草经》
 - 胡麻《食疗本草》
 - 胡麻《吴普本草》
 - 胡麻《新修本草》
 - 胡麻《药笼小品》
 - 胡麻《药笼小品》
 - 胡麻《药性切用》
 - 胡麻《医学入门》
 - 胡麻《饮膳正要》
 - 胡麻《饮食须知》
 - 胡麻《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胡麻《证类本草》
 - 胡麻《证类本草》
 - 大胡麻《中药炮制》
 - 服胡麻《饮膳正要》
 - 胡麻草【中药大全】
 - 胡麻饭《滇南本草》
 - 胡麻饭《滇南本草》
 - 胡麻花【中药大全】
 - 胡麻仁【中药大全】
 - 胡麻仁《中药学》
 - 胡麻散《扁鹊心书》
 - 胡麻散《扁鹊心书》
 - 胡麻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胡麻丸《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胡麻叶【中药大全】
 - 胡麻油【本草纲目】
 - 胡麻油《证类本草》
 - 胡麻油《证类本草》
 - 胡麻子《雷公炮制药性解》
 - 论胡麻《苏沈良方》
 - 论胡麻《苏沈良方》
 - 胡麻鞋底《证类本草》
 - 胡麻鞋底《证类本草》
 - 蓝胡麻草【中药大全】
 - 胡麻酒(中暑)【百病药酒】
 - 胡麻浸酒方(口眼斜)【百病药酒】
 - 芝麻(又名胡麻、脂麻)《服食导饵》
 - 芝麻(又名胡麻、脂麻)《服食导饵》
 - 柴胡麻黄证三十 阳明八十一《伤寒悬解》
 
胡麻
《本草纲目》谷部
- 胡麻
 - 白油麻
 - 胡麻油
 - 亚麻
 - 大麻
 - 麻勃
 - 麻
 - 麻仁
 - 麻油
 - 麻叶
 - 黄麻
 - 麻根
 - 沤麻汁
 - 小麦
 - 麦麸
 - 面
 - 麦粉
 - 面筋
 - 麦苗
 - 大麦
 - 麦
 - 雀麦
 - 荞麦
 - 苦荞麦
 - 稻
 - 稻穰
 - 粳
 - 粳米
 - 淅二泔(米沈)
 - 炒米汤
 - 禾秆
 - 占稻(早稻)
 - 稷
 - 黍
 - 丹黍米
 - 蜀黍
 - 玉蜀黍
 - 粱
 - 黄粱米
 - 白粱米
 - 青粱米
 - 粟
 - 粟米
 - 粟泔汁
 - 粟糖
 - 粟奴
 - 秫
 - 龙爪粟,鸭爪稗
 - 稗
 - 野狼尾草
 - 东蓬葵
 - 菰米
 - 蓬草子
 - 皇草
 - 自然谷
 - 薏苡
 - 薏苡仁
 - 薏苡根
 - 薏苡叶
 - 罂子粟
 - 阿芙蓉
 - 大豆
 - 黑大豆(黑豆)
 - 大豆皮
 - 豆叶
 - 豆花
 - 大豆黄卷
 - 黄大豆
 - 赤小豆
 - 腐婢
 - 绿豆
 - 绿豆粉
 - 豆皮
 - 白豆
 - 豆
 - 豌豆
 - 蚕豆
 - 豇豆
 - 蛾眉豆(沿篱豆)
 - 白扁豆
 - 白扁豆花
 - 刀豆
 - 黎豆
 - 大豆豉
 - 淡豉
 - 蒲州豉
 - 豆黄
 - 豆腐
 - 陈廪米
 - 饭
 - 青精干石饭
 - 粥
 - 糗
 - 糕
 - 粽
 - 寒具(环饼,捻头)
 - 蒸饼
 - 女曲(黄子)
 - 黄蒸(麦黄)
 - 曲(酒母,酒曲)
 - 小麦曲
 - 大麦曲
 - 面曲,米曲
 - 神曲
 - 红曲
 - 米
 - 饴糖
 - 酱
 - 榆仁酱
 - 芜荑酱
 - 醋
 - 米醋
 - 酒
 - 米酒
 - 糟笋节中酒
 - 东阳酒
 - 姜酒
 - 葱豉酒
 - 戊戌酒
 - 烧酒
 - 葡萄酒
 - 酿酒
 - 糟
 - 酒糟
 - 大麦醋糟
 - 干饧糟
 - 米秕
 - 舂杵头细糠
 - 谷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