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
稷
(《别录》下品)
【释名】(音祭)、粢(音咨)。
时珍曰︰稷,从禾从,音即,谐声也。又进力治稼也。《诗》云良耜是矣。种稷者必进力也。南人承北音,呼稷为,谓其米可供祭也。《礼记》︰祭宗庙稷曰明粢。
《尔雅》云︰粢,稷也。罗愿云︰稷、、粢皆一物,语音之轻重耳。赤者名KT,白者名芑,黑者名。注见黍下。
【集解】弘景曰︰稷米人亦不识,书记多云黍与稷相似。又注黍米云︰米与黍米相似,而粒殊大,食之不宜人,言发宿病。《诗》云︰黍稷稻粱,禾麻菽麦。此八谷也,俗犹莫能辨证,况芝英乎?
苏恭曰︰《吕氏春秋》云︰饭之美者,有阳山之。高诱注云︰关西谓之KT音糜),冀州谓之(音牵,去声)。《广雅》云︰,也。《礼记》云︰稷曰明粢。《尔雅》云︰粢,稷也。《说文》云︰“稷乃五谷长”,田正也。此乃官名,非谷号也。先儒以稷为粟类,或言粟之上者,皆说其义,而不知其实也。按︰胜之《种植书》,有黍不言稷本草有稷不载,即稷也。楚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糜,呼其米为黄米。其苗与黍同类,故呼黍为秫。陶言与黍相似者,得之矣。
藏器曰︰稷、,一物也,塞北最多,如黍黑色。
诜曰︰稷在八谷之中,最为下苗。黍乃作酒,此乃作饭,用之殊涂。
颂曰︰稷米,出粟处皆能种之。今人不甚珍此,惟祠事用之。农家惟以备他谷之不熟,则为粮耳。
宗奭曰︰稷米,今谓之米,先诸米熟,其香可爱,故取以供祭祀。然发故疾,只堪作饭,不粘,其味淡。
时珍曰︰稷与黍,一类二种也。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犹稻之有粳与糯也。陈藏器独指黑黍为稷,亦偏矣。稷黍之苗似粟而低小有毛,结子成枝而殊散,其粒如粟而光滑。三月下种,五、六月可收,亦有七、八月收者。其色有赤、白、黄、黑数种,黑者禾稍高,今俗通呼为黍子,不复呼稷矣。北边地寒,种之有补。河西出者,颗粒尤硬。稷熟最早,作饭疏爽香美,为五谷之长而属土,故祠谷神者以稷配社。五谷不可遍祭,祭其长以该之也。上古以厉山氏之子为稷主,至成汤始易以后稷,皆有功于农事者云。
【正误】吴瑞曰︰稷苗似芦,粒亦大,南人呼为芦。孙炎《正义》云︰稷即粟也。
时珍曰︰稷黍之苗虽颇似粟,而结子不同。粟穗丛聚攒簇,稷黍之粒疏散成枝。孙氏谓稷为粟,误矣。芦即蜀黍也,其茎苗高硕如芦。而今之祭祀者,不知稷即黍之不粘者,往往以芦为稷,故吴氏亦袭其误也。今并正之。
稷米
【气味】甘,寒,无毒。
诜曰︰多食,发三十六种冷病气。不与瓠子同食,发冷病,但饮黍穰汁即瘥。又不可与附子同服。
【主治】益气,补不足(《别录》)。治热,压丹石毒发热,解苦瓠毒(《日华》)。作饭食,安中利胃宜脾(《心镜》)。凉血解暑(时珍。《生生编》)。
【发明】时珍曰︰按︰孙真人云︰稷,脾之谷也。脾病宜食之。胜之云︰烧黍稷则瓠死,此物性相制也。稷米、黍穰,能解苦瓠之毒。《淮南万毕术》云︰祠冢之黍,啖儿令不思母。此亦有所厌耶?
【附方】新四。
补中益气︰羊肉一脚,熬汤,入河西稷米、葱、盐,煮粥食之。(《饮膳正要》)。
卒不止︰粢米粉,井华水服之良。(《肘后》)。
痈疽发背︰粢米粉熬黑,以鸡子白和涂练上,剪孔贴之,干则易,神效。(葛氏方)。
辟除瘟疫,令不相染︰以米为末,顿服之。(《肘后方》)
根
【附方】新二。
心气疼痛︰高粱根煎汤温服,甚效。
稷
- 稷【本草纲目】图文版
 - 稷《本草备要》
 - 稷《本草乘雅半偈》
 - 稷《本草乘雅半偈》
 - 稷《本草从新》
 - 稷《本草撮要》
 - 稷《本草分经》
 - 稷《本草纲目》
 - 稷《本草求真》
 - 稷《本草求真》
 - 稷《食疗本草》
 - 稷米【中药大全】
 - 稷米《本草衍义》
 - 稷米《本草易读》
 - 稷米《滇南本草》
 - 稷米《滇南本草》
 - 稷米《名医别录》
 - 稷米《千金翼方》
 - 稷米《新修本草》
 - 稷米《药性切用》
 - 稷米《医学入门》
 - 稷米《饮膳正要》
 - 稷米《饮食须知》
 - 稷米《证类本草》
 - 稷米《证类本草》
 - 论稷米《苏沈良方》
 - 论稷米《苏沈良方》
 - 小儿体弱食疗方-田鸡金稷羹【中医食疗儿科食疗】
 - 麻麦稻类 稷粟类 菽豆类 造酿类《本草从新》
 - 谷部(麻麦 稻稷 粟 菽 豆 造酿)《药性切用》
 
稷
《本草纲目》谷部
- 胡麻
 - 白油麻
 - 胡麻油
 - 亚麻
 - 大麻
 - 麻勃
 - 麻
 - 麻仁
 - 麻油
 - 麻叶
 - 黄麻
 - 麻根
 - 沤麻汁
 - 小麦
 - 麦麸
 - 面
 - 麦粉
 - 面筋
 - 麦苗
 - 大麦
 - 麦
 - 雀麦
 - 荞麦
 - 苦荞麦
 - 稻
 - 稻穰
 - 粳
 - 粳米
 - 淅二泔(米沈)
 - 炒米汤
 - 禾秆
 - 占稻(早稻)
 - 稷
 - 黍
 - 丹黍米
 - 蜀黍
 - 玉蜀黍
 - 粱
 - 黄粱米
 - 白粱米
 - 青粱米
 - 粟
 - 粟米
 - 粟泔汁
 - 粟糖
 - 粟奴
 - 秫
 - 龙爪粟,鸭爪稗
 - 稗
 - 野狼尾草
 - 东蓬葵
 - 菰米
 - 蓬草子
 - 皇草
 - 自然谷
 - 薏苡
 - 薏苡仁
 - 薏苡根
 - 薏苡叶
 - 罂子粟
 - 阿芙蓉
 - 大豆
 - 黑大豆(黑豆)
 - 大豆皮
 - 豆叶
 - 豆花
 - 大豆黄卷
 - 黄大豆
 - 赤小豆
 - 腐婢
 - 绿豆
 - 绿豆粉
 - 豆皮
 - 白豆
 - 豆
 - 豌豆
 - 蚕豆
 - 豇豆
 - 蛾眉豆(沿篱豆)
 - 白扁豆
 - 白扁豆花
 - 刀豆
 - 黎豆
 - 大豆豉
 - 淡豉
 - 蒲州豉
 - 豆黄
 - 豆腐
 - 陈廪米
 - 饭
 - 青精干石饭
 - 粥
 - 糗
 - 糕
 - 粽
 - 寒具(环饼,捻头)
 - 蒸饼
 - 女曲(黄子)
 - 黄蒸(麦黄)
 - 曲(酒母,酒曲)
 - 小麦曲
 - 大麦曲
 - 面曲,米曲
 - 神曲
 - 红曲
 - 米
 - 饴糖
 - 酱
 - 榆仁酱
 - 芜荑酱
 - 醋
 - 米醋
 - 酒
 - 米酒
 - 糟笋节中酒
 - 东阳酒
 - 姜酒
 - 葱豉酒
 - 戊戌酒
 - 烧酒
 - 葡萄酒
 - 酿酒
 - 糟
 - 酒糟
 - 大麦醋糟
 - 干饧糟
 - 米秕
 - 舂杵头细糠
 - 谷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