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心法》

元;明 朱震亨;戴思恭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附脾胃八十

(附胃風

附方

調中益氣湯

升麻(二分)黃(一錢)甘草(五分)蒼朮(五分)木香(二分)人蔘(五分)柴胡(五分)陳皮(二水煎服。

四君子湯

治脾胃不調,不進飲食。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炙)上以水煎服。

六君子湯

脾胃不和,不進飲食,上燥下寒,服熱藥不得者。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砂仁陳皮又方加半夏。上以水煎,姜三片,棗一枚。

胃苓湯

甘草茯苓蒼朮陳皮白朮官桂澤瀉豬苓厚朴上銼。每服五錢,水煎,姜五片,棗二枚。

參苓白朮散

脾胃虛弱,飲食不進,或致嘔吐泄瀉,及大病後調理脾胃。白扁豆(一斤,炒)白茯苓山藥人蔘白朮(各二斤)蓮子砂仁(一斤)甘草(炙,二斤薏苡桔梗(各一斤,炒黃色)上爲末。每服二錢,煎棗湯調下。

治中湯

脾胃不和嘔逆霍亂中滿虛痞,或泄瀉人蔘甘草(炙)乾薑(炮)白朮青皮陳皮等分)上每服五錢,水煎。如嘔,加半夏等分。加丁香,減半夏,名丁香溫中湯

丁沉透膈湯

脾胃不和,痰逆噁心,或時嘔吐,飲食不進,十膈五噎白朮(二兩)香附(炒)砂仁人蔘(各一兩)丁香麥芽木香肉豆蔻白豆蔻青皮(各半兩)沉香厚朴藿香陳皮(各七錢半)甘草(炙,一兩)半夏神曲(炒)草果(各二錢半)上銼。每服四錢,水煎,姜三片,棗一個,不拘時候溫服。忌生冷瓜果。

五膈寬中散

七情四氣,胸膈痞滿,停痰氣逆,遂成五膈青皮陳皮丁皮厚朴甘草(炙)白果香附砂仁木香上以水煎生薑三片,入鹽少許。

枳縮二陳湯

理脾胃,順氣寬膈,消痰飲砂仁枳實茯苓半夏陳皮甘草(炙)水煎生薑五片。

八珍湯

和血氣,理脾胃。當歸赤芍川芎熟地黃人蔘白茯苓甘草砂仁等分)上以水煎,姜三片,棗二枚。

凝神散

收斂胃氣,清涼肌表。人蔘白朮茯苓山藥(各一兩)粳米扁豆(炒)知母生地黃甘草(炙,半兩)淡竹葉地骨麥門冬(各二錢半)上水煎,姜三片,棗一枚。

胃風

此因初飲食訖乘風涼而致。其證脹滿,食飲不下,形瘦腹大,惡風,頭多汗,膈寒不通,胃風湯正治。然此亦看挾證加減,脈右關弦而緩帶浮。

胃風湯

見痢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