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明 吳又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論飲

煩渴思飲,酌量與之。若引飲過多,自覺水停心下,名停飲,宜四苓散最妙。如大渴思飲冰水及冷凍飲料,無論四時皆可量與。蓋內熱之極,得冷凍飲料相救甚宜,能飲一升,止與半升,寧使少頃再飲。至於梨汁、藕汁、蔗漿、西瓜皆可備不時之需。如不欲飲冷,當易百滾湯與之,乃至不思飲,則知胃和矣。

四苓湯

茯苓(二錢)澤瀉(一錢五分)豬苓(一錢五分)陳皮(一錢)取長流水煎服。古方五苓散,用桂枝者,以太陽中風表證未罷,併入膀胱,用四苓以利小便,加桂枝解表邪,爲雙解散,即如少陽並於胃,以大柴胡表裏而治之。今人但見小便不利,便用桂枝,何異聾者之聽宮商。胃本無病,故用白朮以健中,今不用白朮者,疫邪傳胃而渴,白朮性壅,恐以實填實也。加陳皮者,和中利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