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疫論》

明 吳又可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自汗

自汗者,不因發散,自然汗出也。伏邪中潰,氣通得汗,邪欲去也。若脈長洪而數,身熱大渴,宜白虎湯,得戰汗方解。裏證下後,續得自汗,雖二三日不止,甚則四五日不止,身微熱,熱甚則汗甚,熱微汗亦微,此屬實,乃表有留邪也,邪盡汗止。汗不止者,宜柴表當盛暑,多作自汗,宜下之。白虎證自汗詳見前。若面無神色,脣口刮白,表裏無陽證,喜熱飲,稍冷則畏,脈微欲絕,忽得自汗,淡而無味者爲虛脫,夜發則晝死,晝發則夜亡,急當峻補,補不及者死。大病癒後數日,每飲食及驚動即汗,此表裏虛怯,宜人蔘養榮湯倍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