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醫匯講》

清 唐大烈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恐傷腎思勝恐解

恐爲腎之志,何即傷腎乎?蓋“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喜靜而不喜動,恐則氣下,偏能動之,如張子和雲∶恐氣所致,爲骨酸痿厥,爲暴下清水,爲陰痿,爲懼而脫頤,凡此諸症,非皆傷腎之明驗歟?若善思者處此,即非常臨之,自有定識,豈得以恐懼搖其意見哉?況思慮之志出乎脾,以思勝恐,亦即以土製水,論情論理,亦適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