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醫匯講》

清 唐大烈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人身一小天地論

造化一陰陽也,陰陽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陰分陽也。陰爲陽母,陽爲陰父。陽生於子,極於已,而一陰來;陰生於午,極於亥,而一陽來複。震爲長男屬火,火生於寅,胞胎在已;巽爲長女屬水,水生於申,胞胎在亥。巳亥爲天地之門戶陰陽根本也。人稟健順之德,以生五行之氣,隱於五臟,見於六腑。呼吸,即陰陽運輸也;津液,即雨露灌溉也;光澤,即花木榮繁也;耳目,即日月晦明也,人身一小天地,信哉。善觀脈者,知陰則知陽,知陽則知陰,可以心察,可以指別,可以類求,可以意會,可以萬全至道淵微,莫逾於此。順而調之,真氣乃安,邪氣乃正,反之則病。實則氣入,虛則氣出;氣實則熱,氣虛則寒。治之若何?溫涼各隨其候,補瀉各有其宜,無虛虛,無實實,無太過,無不及,上應天光、星辰、象緯,下副四時五行、貴賤,以明三部九候,以察八正八風陰陽、升降,配天象地之說,是在神悟靈機,心識微妙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