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因脈治》

明 秦景明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外感三消

燥火三消之症】即風消也。多飲渴不止,脣口乾裂,煩躁不寧,此燥火傷於肺,即上消症也於小腸膀胱,即下消之症也。【燥火三消之因】或赫義羲年,燥氣從令,或乾旱之歲,燥火行權,或秋令之月,燥燥火傷人,上則煩渴引飲,中則消谷易飢,下則小便頻數,燥萬物者,莫燥乎火,而三消之【燥火三消之脈】寸脈浮數,燥傷於上,關脈洪數,燥傷於中,尺脈沉數,燥傷於下。燥傷於氣,脈見大數;燥傷於血,脈見細數。【燥火三消之治】清燥爲先,煩渴引飲,家祕用知母石膏湯,加幹葛。多食易飢人蔘白虎湯小便頻數淋瀝如膏,益元散導赤各半湯

知母石膏湯

知母石膏葛根甘草

人蔘白虎湯

即前方加人蔘

益元散

滑石甘草共爲細末,人蔘湯下。

導赤各半湯

見後溼熱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