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述鉤元》

清 楊時泰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葶藶子

出城平澤田野間。汴東陝西河北州郡亦有。近以彭城曹州者爲勝。他處不堪用。苗葉。高六七寸。三月開微黃花。結角列子如黍粒。微長而黃。味苦。其入頂微甘者。也。月令。孟夏靡草死。即此物。宜立夏後採實陰乾。有苦甜二種。其形則一。辛苦。大寒。氣薄味濃。陽中之陰。沉也。手太陰經正藥。亦入手陽明足太陽經。苦者下甜則稍緩不傷胃。量病患虛實用之。得酒良。宜大棗榆皮爲之使。主治積聚結氣氣。療肺壅上氣咳嗽。止喘促。治皮間邪水上出面目浮腫。(同辛酸用以導腫氣)下膀胱伏留熱氣。除胸中痰飲。(諸本草)與大黃皆大苦寒。彼泄血閉。此泄氣閉。陽分肺中之閉)亦能泄大便。(東垣)牽牛黑白二色。急緩不同。葫蘆甘苦二味。良毒亦異不搗末亦兩五十枚煮汁。去棗。入葶藶末。煎至可丸。如梧子。每飲服六十丸。漸加。以微利爲度。不可過劑。令人不堪。〔論〕葶藶子氣寒。味苦爲陰。何以能泄陽分肺中之閉。(體輕象陽)抑至孟夏而死。何氣以告水中具夫金不藶之療而氣之氣肺而還至膻中。以達離中之坎也。)抑肺爲主氣之髒。而能致氣化於水者。豈徒子固戀以致或勿過葶藶屬火性急。走而不守。不利於脾胃虛弱真陰不足之人。凡腫滿由脾虛不能制水。水腫修治〕同糯米微焙。俟米熟。去米。搗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