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顧世澄
申鬥垣曰∶鼻疔乃憂鬱太過,勞傷太重,臟腑毒氣傳於經脈而成。二三日神思睏倦,筋骨酸痛;四五日寒熱交作,毒氣攻心,頭面腫大;八九日嘔逆昏迷,痰升氣促,十難救一,醫者不可不察。初起治法,從疔瘡門施治。(《啓玄》)陳實功曰∶鼻疔生於鼻內,痛引腦戶,不能運氣,脹塞鼻竅。甚者脣腮俱腫,先宜針刺,次照疔瘡治法。(《正宗》)澄曰∶鼻疔生於鼻竅之中,乃憂鬱傷肺,或房欲傳腎,火乘金位,燔灼而成。治當悉按疔瘡治法,毋庸另立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