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正傷寒論注

傷寒著作 清代 中醫學 書籍 古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ìng zhèng shāng hán lùn zhù

2 概述

訂正傷寒論注》爲傷寒著作。全稱《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1]。十七卷(即《醫宗金鑑》卷一~十七)[1]。清·吳謙等纂注[1]

3 主要內容

編者鑑於《傷寒論》的一些舊注本,每多“隨文附會,難以傳信”,遂予訂正,詳加註釋,並選集過去注本中能闡發仲景經義的見解以備參考[1]。在編次方面,將平脈法篇、辨脈法篇殿於後[1]。末卷有正誤、存疑、《名醫別錄》合藥分劑法則、三陰三陽經脈圖注及傷寒刺灸等穴圖[1]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82.

全本在線閱讀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