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乳哺法

中醫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xiǎo ér rǔ bǔ fǎ

2 註解

小兒乳哺法即乳兒法[1]。《幼科類萃·乳哺論》:“初生芽兒,藉乳爲命,乳哺之法,不可不慎。”乳母以乳哺兒,要捉去宿乳[2]。《備急千金要方》:夏不去熱乳,令兒嘔逆;冬不去寒乳,令兒咳痢[2]。《儒門事親·過愛小兒反害小兒說》:“嬰兒之病,傷於飽也。今人養稚子,不察腸胃所容幾何,但聞一聲哭,將謂飢號,急以潼乳納之兒口,豈復知量,不吐不已。”《證治準繩·幼科》:“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必須乳勿過量,寧飢勿飽[2]。《顱囟經》:“乳後抱兒,使其身直。恐軟弱顛倒,致乳溢出。”至於乳子之母,尤宜謹節,飲食下嚥,乳汁便通;情慾動中,乳汁便應[2]。《保嬰撮要》:“小兒初生,須令乳母慎七情六淫,厚味炙煿,則乳汁清寧,兒不致疾。否則陰陽偏勝氣血滯騰,乳汁敗死,必生諸證”。當母乳不足或母體患病時,可兼用或改用代乳品[2]。《古今醫統大全》:“初生時或未有奶子,產婦之乳未下,可用豬乳代之,可免驚癇痘瘡。錢氏曰:初生小兒至滿月內,可常取豬乳滴口中最佳。”大抵乳哺不可過飽[2]。故諺雲:小兒常病,傷於飽也[2]。又云:忍三分飢,喫七分飽[2]。亦至論也[2]

3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