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 清熱利溼 中醫學 方劑 中藥學
wǔ xíng cǎo
五行草爲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爲《本草經集註》記載的馬齒莧之別名[1]。
馬齒菜、五行草、安樂菜、醬瓣豆草[2]
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的全草。分佈全國各地。[2]
酸,寒。入胃、大腸經。[2]
清熱利溼,涼血解毒[2]。
1.治細菌性痢疾,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百日咳,肺癰,乳腺炎,尿路感染,腎炎水腫,溼腳氣,鉤蟲病,白帶,崩漏,便血,痔血。煎服:9~30g(鮮品60~120g)[2]。
2.治瘡癤腫毒,稻田皮炎,溼疹,天泡瘡,帶狀皰疹,丹毒,瘰癧。搗敷或煎水洗。[2]
本品含大量去甲基腎上腺素和鉀鹽。還含多巴、多巴胺和多種維生素、糖類等。[2]
煎劑在體外對痢疾桿菌有抑菌作用,易產生顯著的抗藥性。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抑制作用。提取液或鮮馬齒莧汁有興奮子宮的作用。馬齒莧有肌肉鬆弛作用。馬齒莧對心血管有異丙腎上腺素樣作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