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崩漏
崩漏多因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以致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阳虚加气海、命门;随证配穴血热—血海,湿热—阴陵泉,气郁—太冲,血瘀—地机。随证配穴盗汗—阴郄,不寐—神门。皮肤针法: 流选取膈俞、肝俞、肾俞、膏盲俞、八髎、华佗夹脊(胸一至骶四)、百会、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隐白等穴,中度叩刺。
-
血瘀崩漏
血瘀崩漏的治疗:血瘀崩漏的治疗宜活血行瘀,方用佛手散合失笑散,或用逐瘀止崩汤(《安徽中医验方选集》:当归、川芎、三七、没药、五灵脂、丹皮炭、炒丹参、炒艾叶、阿胶、乌贼骨、龙骨、牡蛎)。关于崩漏:崩漏亦名崩中漏下。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以致冲任不固所致。
-
止崩汤
《嵩崖尊生》卷十四:组成:当归1钱,川芎1钱,白芍1钱,生地1钱,荆芥(炒黑)1钱,条芩(炒)1钱,防风8分,升麻8分,白术8分,蒲黄8分,阿胶6分,地榆6分,黄柏6分。功效:养血止血。山萸肉补肝肾,收涩止血;莲房炭为治疗子宫出血的专药,能走子宫,又为引经药;荆芥穗能入血分,炒炭用可止血,治崩漏下黑紫血块有效;
-
四物加味汤
《不知医必要》卷一:组成:熟地4钱,当归2钱,白芍1钱5分(酒炒),羌活1钱5分,独活1钱5分,牛膝1钱(盐水炒),川芎1钱,炙草7分。主治:鹤膝风阴虚者。吴茱、炮姜以温中逐冷,更用人参扶元补气,石脂涩脱定崩漏也。水煮温服,俾血室既充,则寒邪无不化,而冲任蓄泄有权,经行自然如度,何患腹痛不退,崩漏不除乎!
-
隐白
穴区神经、血管: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之趾背神经和趾背动脉分布。隐白穴属足太阴经脾井穴,配五行属木,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隐白主治血证、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暴泄、尸厥、癫狂、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等。隐白配厉兑,有健脾宁神的作用,主治多梦。
-
鬼垒
穴区神经、血管:有足背内侧皮神经之趾背神经和趾背动脉分布。隐白穴属足太阴经脾井穴,配五行属木,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隐白主治血证、脾胃和神志疾患:如衄血、吐血、下血、崩漏、呃逆、纳呆、腹胀、腹痛、暴泄、尸厥、癫狂、烦心、梦魇、不寐、急慢惊风等。隐白配厉兑,有健脾宁神的作用,主治多梦。
-
阴中之阴
或在足大趾内侧甲根角侧后方(沿角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角内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有趾背动脉。隐白穴属足太阴经脾井穴,配五行属木,具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作用。现代又多用隐白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痉挛、急慢性肠胃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休克等。
-
大敦
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其经筋结于阴器,故肝经与前阴病关系密切,又大敦为肝经井穴,配五行属木,应于肝,有调理气机、清泄湿热、疏通经络的作用,是主治前阴病的主穴。治疗嵌顿疝:取患侧大敦,消毒后用0.5寸毫针捻转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并加艾灸,直至嵌顿物被还纳为止。
-
荆芥炭
若炒黑用,须炒极黑存性,至肠红下血,女人崩漏,产后血晕,取其凉血及血遇黑则止之义也”(《药品辨义》)和“止血炒炭,散风生用,敷毒醋调,治崩漏童便炒黑”(《得配本草》)。炒荆芥具有祛风理血的作用。荆芥炭中有8种成分未检出,但另检出了9种成分,而主要成分薄荷酮(注:止痛成分)、胡薄荷酮仍存在。
-
荆芥
花冠多脱落,宿萼钟状,先端5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荆芥为眼科常用祛风散寒药,具有祛风,止血,消疮,止痒的功效:(1)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目病。荆芥全草含挥发油,其中主成分是右旋薄荷酮,还有右旋柠檬烯,左旋胡薄荷酮等。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胡薄荷酮(C10H16O)不得少于0.020%。性味与归经:辛,微温。
-
阿胶丸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二:阿胶丸:处方:阿胶赤石脂各45克续断川芎当归甘草丹参各30克龙骨鹿茸(酥炙)乌贼骨鳖甲(炙)各6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千金》卷三:阿胶丸:处方:阿胶4两,人参2两,甘草2两,龙骨2两,桂心2两,干地黄2两,白术2两,黄连2两,当归2两,附子2两。
-
固涩剂
固涩剂的定义:固涩剂(astringentformula)是指以固涩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治疗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等证方剂的统称。涩精止遗剂:涩精止遗剂,适用于肾虚封藏失职、精关不固的遗精滑泄;固冲汤急治其标,以固冲摄血为主,健脾益气为辅,主治因脾肾两虚不固,冲脉滑脱所致崩漏;
-
炒荆芥
炒荆芥具有祛风理血的作用。若炒黑用,须炒极黑存性,至肠红下血,女人崩漏,产后血晕,取其凉血及血遇黑则止之义也”(《药品辨义》)和“止血炒炭,散风生用,敷毒醋调,治崩漏童便炒黑”(《得配本草》)。荆芥炭中有8种成分未检出,但另检出了9种成分,而主要成分薄荷酮(注:止痛成分)、胡薄荷酮仍存在。
-
冲门
仰卧取穴。两层之间有腹壁浅动静脉、肋间动静脉(下位)及皮神经经过。主治病症: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子宫内膜炎,产后血崩,胎气上冲,子痫,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小便淋沥,尿闭,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肠痉挛等。
-
合阳
合阳穴主治腰腿及前阴等疾患:如腰脊强痛,脚腨酸重,腿筋挛急,足跗痛,疝气,崩漏,带下,阴暴痛,癫疾,瘈疭,腹痛,肠游,下肢痿痹,膝胫酸重,寒疝,现代又多用合阳穴治疗腓肠肌痉挛,痔疾,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睾丸炎,前列腺炎,脑血管病后遗症,肠出血,疝痛,腓肠肌痉挛等。阳,指足太阳经。
-
经期延长
15天始净,量少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或头晕眼花,心悸少寐,或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弱或虚细为常见症的经期延长证候。常见有气虚、血热、血瘀本病有虚有实,辨证以月经量、色、质为主,结合伴随证及舌脉综合分析。经量时多时少、时出时止、淋漓不断、经色紫暗有血块、伴见腹痛等证者,为血瘀。
-
半产下血不止
半产下血不止为病证名。胃气下陷者,兼见痞满,小腹下坠,方用补中益气汤;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以致冲任不固所致。又名恶露不止、恶露不尽。血热者,恶露量多,色红,质稠黏,有臭味等,面色潮红,治宜养阴清热,止血,方用保阴煎加减(白芍、续断、旱莲草、阿胶、黄芩、生地、乌贼骨、黄柏)。
-
红漏
亦名月水、月水汁、月信、月行、月汛、月使、月运、月事、月经水、月脉、月客、月浣、月候、月候血、月期华水、月漏、月潮、月露、红脉、红漏、红潮、血经、血信、血脉、经水、经月、经汁血、经血、经事、经脉、经信、经候、信水、癸、癸水、朝信、潮水、水中金等。经漏·红漏:红漏指经漏。关于崩漏:崩漏亦名崩中漏下。
-
石花
梅花衣科植物藻纹梅花衣的叶状体·《中医大辞典》·石花:石花为中药名,出自清·刘士季《草木便方》。②治小儿口疮,研末撒;化学成分:本品含黑茶渍素(Atranorin)、冰岛衣酸(Cetraricacid)、原冰岛衣酸(Protocetraricacid)、松萝酸、反丁烯二酸原冰岛衣酸酯(Fumarprotocetraricacid)及麦角甾醇。
-
芎归胶艾汤
概述:《金匮要略方论》方之芎归胶艾汤:别名:胶艾汤、胶艾四物汤。芎藭阿胶甘草各6克艾叶当归各9克芍药12克干地黄18克功效主治:《金匮要略方论》卷下方之芎归胶艾汤功在养血止血,调经安胎。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用法用量:以水5升,清酒3升,合煮取3升.去滓,纳胶令消尽,温服1升,日3次。
-
生蒲黄
方名·《外治方》之生蒲黄:处方:制天南星30克,生蒲黄12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蒲黄
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蒲黄为眼科常用止血药,具有收敛止血,行血祛瘀的功效:(1)用于眼内外各种出血。
-
炮姜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烫、炒炭等。治胃腹冷痛胀满,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3)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炮姜水煎液灌胃毒性较干姜增大,表明干姜经加热炮制后水溶性毒性成分可能有某些变化。
-
蒲黄炭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归肝、心包经。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蒲黄的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海螵蛸
海螵蛸的炮制方法:海螵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清水洗净,干燥,砸成小块。海螵蛸具有收敛止血,涩精止带,制酸敛疮的功效:海螵蛸治崩漏,吐血,衄血,便血,遗精,带下,久虚泻痢,胃痛泛酸,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瘿瘤:煎服,4.5~海螵蛸治创伤出血,聤耳,湿疹,疮疡久不收口:研末撒。性味与归经:咸、涩,温。
-
炒蒲黄
蒲黄炭性涩,止血作用增强。归肝、心包经。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通经,胸腹刺痛,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如治崩中漏下的蒲黄丸(《圣济总录》);蒲黄的炮制研究:蒲黄含柚皮素(naringen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及棕榈酸、琥珀酸、氨基酸和20余种微量元素。
-
慈宫
两层之间有腹壁浅动静脉、肋间动静脉(下位)及皮神经经过。主治病症: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子宫内膜炎,产后血崩,胎气上冲,子痫,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小便淋沥,尿闭,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肠痉挛等。
-
上慈宫
概述:上慈宫即慈宫,为冲门之别名。主治病症: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子宫内膜炎,产后血崩,胎气上冲,子痫,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小便淋沥,尿闭,小便不利,乳腺炎,乳少,胃肠痉挛等。5壮,艾条灸10~
-
气原
概述:气原为经穴别名,即中极穴。本穴内应胞宫、精室。气原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中极
中极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玉泉
概述:玉泉:1.经穴别名;本穴内应胞宫、精室。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中极配肾俞、三阴交、关元,治遗尿、尿闭、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气鱼
概述:气鱼为经穴别名,即中极穴。本穴内应胞宫、精室。气鱼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膀胱募
膀胱募穴穴位解剖:中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对膀胱张力有双向调节作用:中极对有神经系统疾病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有调整作用,用泻法针刺中极、曲骨等,可使紧张性膀胱张力下降,而对松弛性膀胱却引起张力增高。
-
髓海
别名髓府、髓中。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四满指肠澼切痛、积聚、脐中切痛、恶血瘀痛,针之有散瘀消胀之效,有理气导疝、调经种子之功。四满穴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等。
-
髓府
概述:髓府为经穴别名,即四满。四满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四满穴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等。
-
四满
别名髓府、髓中。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四满指肠澼切痛、积聚、脐中切痛、恶血瘀痛,针之有散瘀消胀之效,有理气导疝、调经种子之功。四满穴主治肝肾、前阴及少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不孕、漏胎、遗精白浊、小便失禁、气攻两胁、疝瘕积聚、腹痛泄泻、臌胀等。
-
姜炭
味苦微辣。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3)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炮姜水煎液灌胃毒性较干姜增大,表明干姜经加热炮制后水溶性毒性成分可能有某些变化。姜炭温经止血、温脾止泻,主虚寒性吐血、便血、崩漏、阳虚泄泻(《中华本草》)。
-
交信
皮肤→皮下组织→ 长屈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属支分布;交信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和膝、股、腘内廉痛。单独针刺交信,对正常心律影响不大,但对因针刺内关而引起对心律的作用,可被针刺交信削弱,心律恢复正常的时间也被推迟。
-
乌茜汤
处方:煅乌贼骨15克,茜草炭15克,地榆炭15克,继木15克,蒲黄炭(包)10克,槐花炭50克,荠菜50克,马齿苋50克,甘草5克。血瘀者,加煅花蕊石20g。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者115例,其它25例为器质性病变,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肌炎和子宫内膜腺癌。茜草入肾经,炒炭有活血化瘀作用。
-
续断
续断治刀伤、痈疡、折跌,能续筋骨,亦治妇女崩中漏血,破症结瘀血:续断治妊娠胎动:用川续断(酒浸)、杜仲(姜汁炒,去丝)各二两,等分为末,加煮烂了的枣肉,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性味与归经:苦、辛,微温。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筋伤骨折,崩漏,胎漏。
-
金华散
《洪氏集验方》卷五:金华散:处方:黄皮(去粗皮)半两(炙焦),黄连半两,海螵蛸3钱,五倍子3钱,轻粉1分(研入)。《女科百问》卷上:方名:金华散组成:玄胡索1两,瞿麦1两,当归1两,牡丹皮1两,干葛1两,石膏2两,蒲黄半两,桂心3分,威灵仙3分。主治:妇人经血后热,崩漏不止,口苦,舌干,经候不通。
-
胜红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胜红蓟:拼音名:Sh nɡH nɡJ 别名: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来源:菊科胜红蓟属植物藿香蓟AgeratumconyzoidesL.,以全草或叶及嫩茎入药。咽喉肿痛;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外伤出血,疮疖,湿疹。
-
熟附丸
《得效》卷十五:方名:熟附丸组成:大川芎、当归、赤石脂(煅)、白龙骨、木贼(去节)、熟附子各等分。制备方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临床应用:崩漏:一妇人年五十已上,经断七年,忽然经行,遂成崩漏,发热腹痛,两月不愈,予诊其脉,虚细疾数,予曰此乃阴虚而致,宜服此药。
-
石豇豆
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的全草·《中医大辞典》·石豇豆:石豇豆为中药名,出自《草木便方》,为《植物名实图考》记载的石吊兰之别名。煎剂并有止咳、祛痰与平喘作用。功能主治:除风湿,镇痛,利尿,调经,通淋,健脾。③治崩漏,白带:石豇豆、三白草各四钱,太白花、金丝带、红三七各三钱,柴胡二钱。水煎服,甜酒为引。
-
五灵脂
1.治经闭,痛经,产后瘀血作痛,脘腹胸胁血滞疼痛,冠心病心绞痛,关节肿痛,肠风下血,崩漏。《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灵脂:拼音名:WǔLínɡZhī别名:灵脂、糖灵脂、灵脂米、灵脂块来源:为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XanthipesMilne-Edwards或飞鼠科动物小飞鼠PteromysvolansL.的干燥粪便。性味:味苦;
-
端田
任脉气所发。端田穴穴位解剖:石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一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石门穴主要用于小腹、肝肾及脾胃疾患等:如腹胀坚痛、小腹绞痛、奔豚、水肿、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泻痢不禁等。
-
三焦募
概述:三焦募:1.经外奇穴名;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动脉分布;石门穴主要用于小腹、肝肾及脾胃疾患等:如腹胀坚痛、小腹绞痛、奔豚、水肿、尿潴留、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产后恶露不尽、泻痢不禁等。石门穴的配伍:石门穴配商丘治少腹坚痛、下引阴中。
-
鸡冠花
10月,果期9~鸡冠花的性味归经:鸡冠花味甘、涩,性凉。鸡冠花具有凉血止血,止带,止泻的功效,治吐血,咳血,痔血,泄泻,痢疾,崩漏,带下,产后瘀血腹痛,尿路感染。鸡冠花的药典标准:品名:鸡冠花JiguanhuaCELOSIAECRISTATAEFLOS来源:本品为苋科植物鸡冠花CelosiacristataL.的干燥花序。可见黑色扁圆肾形的种子。
-
干姜
姜炭味苦、涩,性温。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3)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炮姜水煎液灌胃毒性较干姜增大,表明干姜经加热炮制后水溶性毒性成分可能有某些变化。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一姜辣素(C17H2604)不得少于0.60%。性味与归经:辛,热。
-
行间
行间穴主治头目、肝肾、前阴、神志等疾患:如头痛目眩、雀目内障、目赤红肿、迎风流泪、疝气、茎中痛、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癓瘕积聚、遗精白浊、遗尿、癃闭、厥证、善惊、癫疾、中风、急慢惊风、厥心痛、咳逆、呕吐、胸胁痛、少腹肿、手足拘急、四肢厥冷、脚气红肿、消渴、便秘、身热、喉痹、口眼喁斜等。风池进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