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菰米
2.1 出處
《本草經集註》
2.2 拼音名
Gū Mǐ
2.3 別名
雁膳(《管子》),菰粱(《楚辭》),安胡(《七發》),蔣實(《楚辭》王逸注),茭米(孫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圖經》),雕菰(《綱目》),茭白子(《江蘇植藥志》)。
2.4 來源
爲禾本科植物菰的果實。9~10月,果實成熟後採取,搓去外皮,揚淨,曬乾。
2.5 生境分佈
產江蘇等地。
2.6 性狀
乾燥的果實,呈圓柱形,長1~1.5釐米,直徑1~2毫米,兩端漸尖,表面棕褐色,有1條因稃脈擠壓而形成的溝紋,腹面從基部至中部有一條弧形的因胚體突出而形成的脊紋,脊紋二側微凹下,長至0.6釐米。折斷面灰白色,富有油質,質堅硬而脆。氣微弱,味微甘。以子粒飽滿、無蛀者爲佳。
2.7 化學成份
穎果含蛋白質1.2%、脂肪油0.1%、碳水化物2.8%、灰分0.5%。
2.8 性味
②《綱目》:"甘,冷,無毒。"
2.9 歸經
2.10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遺》:"止渴。"
②《綱目》:"解煩熱,調腸胃。"
③《中國主要植物圖說·禾本科》:"治心臟病等,或作利尿劑。"
2.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2.12 摘錄
《*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