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境
生境(habitat)又称栖息地,是指病媒昆虫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繁衍的场所。
-
菊科
菊科(学名:Asteraceae)是双子叶植物纲菊目的一个科。紫菀族全球分布。有多年生多次结实的草本,也有多年生一次结实的抗寒草本,如高寒生境中的凤毛菊属的某些种类。斑鸠菊属某些种含斑鸠菊苦素和斑鸠菊门苦素;有些种含有牻牛儿内酯型的艾坦平和愈疮内酯型的苦艾素及安苦艾素,后两种内酯为苦味药和驱虫剂;
-
珊瑚
1.《本草衍义》:珊瑚,有一等红油色,有细纵纹,可爱;水螅体疣均匀分布,不呈丛状(小枝顶端除外),皮上乳突密。(《圣惠方》珊瑚散)②去肤翳:珊瑚、贝子、真珠、琥珀、石蟹。(《本草经疏》)③治心神昏冒,惊痫卒倒,或怔忡烦乱:大红珊瑚、琥珀、真珠各一钱(研极细),人参、白术、当归、胆星各三钱(共研末)。
-
沙枣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枣:拼音名:ShāZǎo别名:银柳、桂香柳、牙格达、红豆、则给德毛道[蒙名]、吉格代[维名]来源:为胡颓子科胡颓子属植物沙枣ElaeagnusangustifoliaL.,以果实,树皮入药。果实:酸、微甘,凉。单叶互生,薄纸质;果皮中主合棕榈酸,还含亚油酸、油酸,另含 -谷甾醇( -sitosterol);健脾调经。
-
海仙花
出处:本品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海仙花,生云南海边。紫茎独挺,繁花层缀,五瓣缺唇,娇红夺目。拼音名:HǎiXiānHuā别名:三台花、三台红花、楼台草、古木草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海仙花的全草。苞片线状披针形,长5-10mm;短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6.5mm,花柱长2mm。性味:苦;
-
小生境
小生境ecologicalniche是把C.达尔文(1859)称作的“在自然的联系(economyofnature)中的位置”进一步具体化了的概念。埃尔顿所说的对象则称为食物小生境或埃尔顿小生境(Eltonianniche)。如同前述,与其说原来的小生境的概念不仅是来自种群的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从在群落中起的作用来看较为洽当。
-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7月,在我国新疆喀什的伽师总农场垦荒的农工和牧民中,曾发现病死率高而病因不明并有出血症状的急性发热疾病。1968年间,从患者、死者、绵羊及亚东璃眼蜱中曾多次分离出病毒,并在山羊、牛、马、骆驼及塔里木兔等血清中检测到抗体。40%,或高达50%~防止患者将病毒传播给医护人员以及杜绝任何可能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机会。
-
海菜
出处:海菜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谓:“海菜,生云南水中。拼音名:HǎiCài别名:龙爪菜、水白菜、海花菜、海茄子、水青菜、水莴苣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海菜花的全草。叶形变化较大,线形、被针形、长椭圆形、卵形、狭卵形至心形,先端渐钝,基部心形,稍下延,全缘或有细锯齿。果实三棱状纺锤形,长8cm。
-
江蓠
原形态:1.真江蓠藻体淡褐色至暗褐色,有时浅紫褐色或带黄绿色,近软骨质,单生或丛生,一般高5-50cm,可达1-2m以上,线状,圆柱形,一般具有一个及顶的主干,径1-2mm,分枝不规则互生或偏生,1-2次,枝径0.5-1mm,长短不一,基部略收缩。2.脆江蓠含植物凝集素(agglutinin),二十碳五烯酸,花生四烯酸等脂肪酸。痰结瘿瘤;
-
蜈蚣藻
拼音名:WúGōnɡZǎo别名:海赤菜、冬家烂、膏菜来源:药材基源:为隐丝藻科植物蜈蚣藻及舌状蜈蚣藻的藻体。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外海及浪较大的中潮带岩石上或石沼中。具羽状分枝1-3次,对生或互生。体表有时可见颗粒状囊果。药理作用:蜈蚣藻的多糖提取物具有抑制反转录酶的活性,用作反转录病毒的抑制剂。
-
斯里兰卡肉桂
拼音名:SīLǐLánKǎRòuGuì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锡兰肉桂的树皮。栽培:1.生物学特性原产热带,需高温高湿的生境条件。2.对糖皮质激素阳虚模型的影响斯里兰卡肉桂水提取物以0.5g(生药)/kg和2.5g(生药)/kg体重灌服,连续6d,对大剂量氟美松所致阳虚小鼠胸腺萎缩和高胆固醇有抑制作用。泄泻腹痛;
-
水鳖
根据上述生境、植物形态和《植物名实图考》附图,即为水鳖科植物水鳖。拼音名:ShuǐBiē别名:水白、水苏、芣菜、马尿花、水旋覆、油灼灼、白苹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鳖科植物水鳖的全草。性味:味苦;此种水白,另有一个特征是叶背有一水泡状气囊组织,就是陈藏器所说的“叶下有一点水沫。”苏恭云:此有三种:大者曰苹;
-
克里米亚-新疆出血热
7月,在我国新疆喀什的伽师总农场垦荒的农工和牧民中,曾发现病死率高而病因不明并有出血症状的急性发热疾病。1968年间,从患者、死者、绵羊及亚东璃眼蜱中曾多次分离出病毒,并在山羊、牛、马、骆驼及塔里木兔等血清中检测到抗体。40%,或高达50%~防止患者将病毒传播给医护人员以及杜绝任何可能造成医院内感染的机会。
-
大过路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凉血止血。生境分布:四川。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大过路黄:出处: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拼音名:DàGuòLùHuánɡ别名:姜花草、痰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叶头过路黄的全草。雄蕊5,花丝基部合生成筒,上部分离,花药卵状披针形,裂缝边缘具纤毛;
-
WS/T 822-2023 蚤类密度监测方法标准
4.1.2器材:手持卫星定位仪、探蚤棒(见附录A中图A.1)、纯白摇粒绒布、眼科镊、冻存管、20万分之一龙胆紫2%氯化钠溶液、75%酒精和普通生物显微镜等。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对蚤类进行检视确定蚤的种类,记录有效粘虫纸数量、捕获游离蚤的种类和雌雄数量于监测汇总表(蚤类粘捕法监测汇总表见附录B中的表B.7)。
-
WS/T 833—2024 蘑菇中毒事件样本采集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蘑菇中毒事件调查的样本采集、处理、运输和保存。附录A(规范性)野外蘑菇样本采集:A.1基本要求: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后,采样人员应在中毒病人或知情者引导下到原采集地进行可疑蘑菇样本采集。A.4.3样本采集:将蘑菇周围的凋落物和/或基质与蘑菇轻轻剥离,将蘑菇样本采下,应保持蘑菇的完整性。
-
红楤木
分枝密生细直的刺,刺长7-14mm。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5-40cm或更长,每羽片有小叶5-9,基部有小叶1对,叶片膜质至薄纸质,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4-11.5cm,宽2.5-5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有时略歪斜,两面均无毛,下面灰白色,边缘疏生细锯齿,侧脉6-9对。
-
铅粉
鉴别:(1)取本品约0.5g,加稀硝酸约5ml,立即产生大量气体;(《幼科准绳》定粉散)②治小儿脾泄不止:红枣二十个,去核,将官粉入内,以阴阳瓦焙干,去枣研粉。(《圣济总录》胡粉散)⑤治干癣痒不止:胡粉、黄连(去须)、蛇床子、白蔹各半两。藏器主久痢成疳,和鸡子白服,以粪黑为度,皆为其消积杀虫止痢也。
-
朱砂菌
出处:吴林息园《吴蕈谱》载:“橘皮蕈,红如橘皮,味亦带辣。”即指多孔菌科栓菌属红栓菌,而其变种外形及生境分布与正种基本相同,因此也应当包括其变种血红栓菌。菌管与菌肉同色,菌管长4-9mm;管口面朱红色、橙红色或暗红色,后期呈黑色,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2-4个。管口面暗红色,管口圆形,每1mm间6-8个。
-
玛瑙
《全国中草药汇编》:玛瑙:拼音名:MǎNǎo生境分布:辽宁、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湖北、河南、四川、云南。透明至半透明。(检二氧化硅)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石英4.31(10),3.38(10),2.47(3)。性味:辛;无毒归经: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障明目。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辟恶,熨目赤烂。
-
升药底
《全国中草药汇编》:升药底:拼音名:ShēnɡY oDǐ别名:红粉底来源:为加工升药时锅底所留的残渣。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生境分布:主产于河北、天津、湖北武汉、湖南湘潭、江苏镇江;化学成份:主要含硫酸汞(HgSO4),硝酸汞[Hg(NO3)2],硫酸钾(K2SO4),氧化铝(Al2O3),亚硝酸钾(KNO2)。平归经:肺经功能主治:杀虫止痒;
-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第5条药物尽管有第4条的规定,在不损害缔约方在其就进口问题作出决定之前对所有改性活生物体进行风险评估的权利的情况下,本议定书不应适用于由其他有关国际协定或组织予以处理的、用作供人类使用的药物的改性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c)评价一旦产生此种不利影响而可能会导致的后果;
-
竹叶椒
竹叶椒概述:竹叶椒为中药名,出自《本草图经》。英文名:ChineseWingleafPricklyashFruit别名:山花椒、野花椒、岩椒、土花椒。7,披针形或椭加减披针形,两端尖,顶端小叶较大,边缘有细小圆锯齿,叶轴及总柄有宽翅和皮刺。性味:辛,温,有小毒。用于脘腹冷痛、寒痰冷喘、湿疹、风湿痹痛。本药内服煎剂用量:果3~
-
马兜铃
叶三角状狭卵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3~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甲苯一乙酸乙酯一水一甲酸(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
列当
列当概述:列当为中药名,出自《开宝重定本草》。草苁蓉、独根草。来源及产地:列当科植物紫花列当OrobanchecoerulescensSteph.的全草。苞片2,卵状披针形,先端尖锐;蒴果卵状椭圆形,2裂,具多数种子。生境:生于沙丘、干草原、砾石沙地和戈壁。6月采收,晒干。性味:性温,味甘。1.治肾虚腰膝冷痛,阳痿,遗精。
-
一枝旗
概述:一枝旗,中药名,出《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水龙骨科星蕨属植物攀缘星蕨的全草。根茎攀缘,略呈扁平状,疏被披针形鳞片,尖头,基部卵圆,边缘有疏齿。中脉两面隆起,侧脉不明显,小脉网状,网眼内有分叉的内藏小脉。主治淋证,黄疸。选方:治尿路感染方:东南星蕨15g,石韦15g,海金沙9g,水煎服。
-
庵摩勒
出处:《唐本草》拼音名:ānM L 别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春》),橄揽子(《四川中药志》),喉甘子、鱼木果(《广西药植名录》),滇橄榄(《云南中草药选》)。托叶线状披针形。
-
埃蕾
《*辞典》:埃蕾: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拼音名:āiLěi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百金花的带花全草。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生境分布:生于沙漠地区的湖盆,湿润和盐渍化的沙地。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附方:治头痛发烧,牙痛,扁桃体炎:埃蕾、栀子、桃色女娄菜、黄连各等分,研末,每服五分,日服二次。
-
矮醋栗
出处:始载于《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矮茶蔍的果实。单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异株;子房下位,1室,花柱2。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300m左右的山坡上。性味:苦;平归经:肺、膀胱二经功能主治:祛风清热。用于感冒。2.《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
木防己
别名:土防己、青藤根、青藤香、金锁匙。广防己、土防己、土木香、白木香。小枝有纵线纹和柔毛。性味:苦、辛,寒。入膀胱、脾、肾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痛,利水消肿,降压,解毒。1.治风湿痹痛,水肿,脚气,尿路感染,高血压病。化学成分:木防己的茎叶名青檀香,煎服治诸风麻痹,痰湿流注,胃痛。
-
汉中防己
汉中防己概述:汉中防己为中药名,出自《中药材品种概论》。花单生于叶腋,花梗密被灰棕色柔毛,中部有一心形苞片;蒴果长圆柱形。生境:生于山坡灌丛中采制:春、秋季挖根,刮去外皮,晒干。主治风湿关节疼痛,湿热肢体疼痛,水肿,小便不利,肢气湿肿。化学成分:根含β-谷甾醇、尿囊素、马兜铃酸A和木兰花碱。
-
无患子
无患子无患子概述:无患子为中药名,出自《本草拾遗》。别名:洗手果、木患子、油患子、肥珠子、油珠子。生境:生于山坡林中。性味:苦、微辛,凉,有小毒。2.治滴虫性阴道炎。清热,祛痰,消积,杀虫。用于喉痹肿痛、咳喘、食滞、白带、疳积、疮癣、肿毒。含无患子皂甙(sapindussaponin)、脂肪油、蛋白质。
-
安徽刺黄柏
拼音名:ānHuīCìHuánɡBò英文名:rootofAnhweiBarberry别名:黄柏、刺黄柏、三颗针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安徽小檗的茎枝。花黄色,直径约1cm,花被6,内 花瓣基部有2枚腺体;髓约占直径的1/4,由薄壁细胞组成,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柱晶或方晶。性味:味苦;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咽喉肿痛;
-
安徽杜鹃
来源:杜鹃花科安徽杜鹃RhododendronanhweienseWils.,以根入药。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江西。功能主治: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损伤。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安徽小檗
来源:小檗科安徽小檗BerberisanhweiensisAhnendt,以树枝、树皮入药。生境分布:安徽、浙江。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杀虫。主治黄疸,目疾,热痢下血,淋浊带下,疮疡热毒,毒蛇咬伤,小儿疳积。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安龙香科科
拼音名:ānLónɡXiānɡKēKē别名:里苏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安龙香科科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criumanlungenseC.Y.WuetS.Chow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花梗细,长约2mm,被糙伏毛或小钩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性味:味辛;性微温功能主治:理气健胃。主消化不良;
-
安胎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酢浆草科植物无柄感应草的全草。原形态:无柄感应草多年生常绿小草本,高可达12cm。小时柄极短,总柄被疏毛,上面具一纵沟。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1600m的疏林、灌丛中。性味:涩;有小毒归经:脾;肾经功能主治:温脾安胎;益气升提。主胎动不安;子宫脱垂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g。
-
庵 (艹闾)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拼音名:ān(CǎoLǘ)英文名:all-grassofkeiskeWormwood别名:庵(艹闾)草、庵(艹闾)篙、淹(艹闾)、覆(艹闾)、臭篙、庵蒿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庵(艹闾)的全草。性味:味辛;(《广利方》)②治风湿关节痛:庵LV五钱至一两。3.《药材资料汇编》:散瘀血,止痛,通经,利尿,消肿。
-
庵 (艹闾)子
头状花序多数,于茎顶和分枝上排列成疏散的复总状花序,长达40cm,有细长的花梗及细小的苞叶;祛风除湿。(《圣惠方》庵LV子酒)②治产后腹痛:庵LV子、桃仁二两(汤浸,支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2.《本经》: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3.《别录》:疗心下坚,隔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
矮脚南
拼音名:ǎiJiǎoNán别名:矮叶南、矮子南、小白花草、矮陀陀。来源:药材基源:为楝科植物单叶地黄连的全株。侧脉斜举。萼片5深裂,披针形;蒴果球形,被柔毛。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600m的山地路旁岩边潮湿地或灌丛中。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跌打损伤;胃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
八角莲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拼音名:BāJiǎoLiánYè英文名:leafofCommonDysosma别名:鬼臼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和川八角莲的叶。叶片圆形,直径约20cm,通常6-8掌状深裂几达中部,裂片楔状矩圆形,先端常3裂,小裂片三角形,上面无毛,叶中部红棕色,下面叶脉有疏柔毛,后变无毛。止咳平喘。
-
八角香
《全国中草药汇编》:八角香:拼音名:BāJiǎoXiānɡ别名:蜘蛛草、白花蟹甲草来源:菊科蟹甲草属植物兔耳风花蟹甲草Cacaliaainsliaeflora(Franch.)Hand.秋季采挖,去净泥沙,晒干。头状花序极多,在顶端或上部叶腋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分枝开展,总花梗极短,有1-3个线形小苞片;总苞圆柱形,长6-7mm;无名肿毒;
-
八楞麻
拼音名:BāL nɡM 别名:牛鼻子树、老母猪、五爪根、大糯叶、双合合、牙呼光[傣]来源:荨麻科野苎麻BoehmeriasiamensisCrai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布:云南。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主治肠痈,经闭腹痛,泄泻,风湿痛,荨麻疹,皮肤瘙痒,湿疹,痘疮。5钱,外用适量,水煎洗。
-
八目鳗
出处:《吉林中草药》拼音名:B M M n别名:七鳃鳗(薛德熵《系统动物学》),七星子鱼(《吉林中草药》)。生境分布:部分时期栖息于海中,成长后游至淡水河流中产卵,为洄游性鱼类。在鱼皮中维生素B1与维生素B12的含量远较其他鱼类为高,腹皮中的含量比背皮高。功能主治:治夜盲症、角膜干燥。
-
八仙花
概述:八仙花为中药名,又名紫阳花、粉团花。叶大而稍厚,对生,椭圆形至宽卵形,长7~生境分布:我国各地多有栽培性味:苦、微辛,寒,有小毒。"功能主治:《现代实用中药》:"抗疟药,功效与常山相仿。"抗疟,清热解毒:1.治疟疾,心热惊悸,烦躁,喉痹。②治肾囊风:粉团花七朵,水煎洗患处。以鸡毛涂患处,涎出愈。
-
水菖蒲
水菖蒲概述:水菖蒲为中药名,出自《名医别录》。别名:白菖、菖蒲、臭菖、泥菖蒲、铁蜈蚣。花期6~7月,果期8月。生境:生于沼泽、溪旁及水稻田边。采制:秋季采挖根茎,除去茎叶及细根,晒干。性味:辛、苦,温。功能主治:开窍祛痰,化湿解毒。还含肉豆蔻酸等脂肪酸、色氨酸等氨基酸及糖类等。对平滑肌器官具解痉作用;
-
芭茅果
拼音名:BāMáoGuǒ别名:牛草果、苦芦骨。小穗柄无毛,先端膨大,短柄长约1-1.5mm,长柄长约2.5-3mm;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边缘有小纤毛,先端钝圆,无芒,第2外稃有疏松扭转而膝曲的芒,芒长(5-)7-11mm,其内稃微小而不存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河边。性味:辛;行气调经。
-
芭茅
原形态:芭茅多年生草本。分枝的腋间有微毛,通常细弱;小穗柄无毛,先端膨大,短柄长约1-1.5mm,长柄长约2.5-3mm;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透明膜质,稍短于颖,边缘有小纤毛,先端钝圆,无芒,第2外稃有疏松扭转而膝曲的芒,芒长(5-)7-11mm,其内稃微小而不存在;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及河边。性味:甘;
-
矮脚龙胆
《*辞典》:矮脚龙胆: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拼音名:ǎiJiǎoL nɡDǎn来源:为龙胆科植物小龙胆草的全草。茎生叶倒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7毫米,下部的叶较大,先端尾尖,基部渐狭抱茎,叶缘膜质,白色。生境分布:生于较高山地的草丛中。性味:性寒,味苦。治目赤肿痛,牙痛,咽喉发炎,瘀痛,疔疮炎症。
-
鲃鱼
《*辞典》:鲃鱼: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拼音名:B Y 来源:为鲤科动物锯倒刺鲃的肉。背鳍条3,8、9,起点在腹鳍基部之后,硬刺强大,后缘有粗糙的锯齿,背鳍起点前有一平卧向前的倒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数个体的鳞片前缘呈黑色,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鱼更为明显,有时腹鳍和臀鳍末端稍带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