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宋 王懷隱;陳昭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治牙齒孔有蟲諸方

牙齒蟲者。是蟲蝕於牙齒。而令疼痛也。皆牙齒根有孔穴。蟲居其內。蝕一牙齒盡。又度

牙齒孔內有蟲。疼痛不可忍方。

露蜂房(一枚新者)川椒(五十粒去目)鹽(一分)上件藥搗碎。以醋漿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牙齒孔內有蟲。疼痛齒齦腫癢方。

松節(三兩銼)皂莢(一挺不者去黑皮炙焦黃)石鹽(一分)上件藥。搗篩爲散。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牙齒疼痛。兼有蟲方。

李樹根白皮(三兩銼)細辛(三兩)鹽(半合)上件藥。搗篩爲散。每用半兩。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熱含冷吐。

牙齒蟲蝕。孔疼痛不能食面腫莽草散方。

莽草(一分)豬椒根皮(半兩)上件藥。銼。以漿水二中盞。煎十餘沸。去滓。熱含冷吐。

牙齒疼痛露蜂房散方。

露蜂房(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白鹽(一錢)上件藥。搗篩爲散。每用五錢。以醋漿水二大盞。煎十餘沸。去滓。熱含冷吐。

牙齒蟲蝕。有孔。莽草散方。

莽草(半兩)山椒皮(一握)上件藥。搗粗羅。每用三錢。以酒水各半盞。煎五七沸。去滓。熱含冷吐。

牙齒痛有蟲。蝦蟆散方。

蝦蟆(端午暑一枚燒灰)青黛(半兩細研)柑子皮(半兩微炙)乾薑(半兩末)麝香(一分上件藥。都研令細。每用綿裹。可蟲孔大小。納孔中。以瘥爲度。

牙齒痛。日夜不止。藜蘆散方。

藜蘆(一分)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麝香(一分細研)附子(半兩去皮生用)上件藥。搗羅爲末。消黃蠟和丸。如粟米大。每用一丸。納蟲孔中。有津即吐卻。

牙齒痛。日夜不止。齒齦爛臭。麝香散方。

麝香雄黃白礬(燒灰)石膽升麻(各一分)上件藥。搗細羅爲散。綿裹一字。納孔中。並以乳汁調少許。塗齒齦爛處。

牙齒蟲蝕有孔。疼痛不可忍。巴豆丸方。

巴豆(一枚醋煮令熟去皮)硫黃(一字)乾薑末(一字)麝香(一字)上件藥。都研令勻。消黃蠟和丸。如粟米大。綿裹一丸。納孔中。

牙齒被蟲蝕。有孔疼痛牙齒根朽爛。白礬丸方。

白礬灰黃丹(各錢)蝙蝠糞(二十粒)巴豆(一粒麩炒微黃)上件藥。同細研。以軟粟米飯和丸。如粟米大。曬乾。凡有蛀孔疼痛不可忍者。以一丸於

牙齒。有蟲疼痛甚者。韭子丸方。

韭子(一兩)乳香(一分)臭黃(一分)幹蠍(半兩)上件藥。搗羅爲末。消黃蠟成汁。和丸如彈子大。即以瓷瓶子內。先着灰。燒一丸。用紙蓋。以筆管引煙出。燻牙孔處。其蟲盡出。或將藥瓶於水碗中安着。其蟲盡下。撲在水中。

治牙被蟲蝕。有孔。痛不可忍方。

豬牙皁莢(一挺)川椒(一七粒)莽草葉(七片)上件藥。搗羅爲末。以棗肉和丸。如黍米粒。每用一丸。以綿裹納孔中。痛定後去藥。

牙齒孔有蟲。疼痛不可忍方。

雄黃鍛石(炒令黃色)蝦蟆頭(燒灰以上四味各一分)巴豆(五粒去皮心紙裹壓去上件藥。先研巴豆如麪糊。次入諸藥細研。以水浸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有孔者。以新綿裹一粒。致於孔中。有涎即吐卻。其痛立止。如要牙落。輕者以刀子撥破牙根。令血出。

又方。

乳香白礬(燒灰各一分)上件細研。飯和。丸如綠豆大。每用一丸。以綿裹納孔中。

牙齒孔。疼痛不可忍。兼有蟲方。

地龍麝香(細研以上各一分)蠟(一兩)上件藥。搗羅爲末。化蠟和丸。如梧桐子大。用一丸按在孔中。痛甚者便止。

又方。

莽草搗羅爲末。以綿裹納孔中。或於痛處咬之。低頭吐津。勿咽之。其疼痛便定。

牙齒被蟲蝕。有孔疼痛方。

附子(半兩生去皮臍)上搗羅爲末。煉蜜和丸。有疼痛時。看孔大小着之。如有涎。即旋旋吐卻。

又方。

雄黃末(一兩)上以棗瓤和。用少許塞於中。更以棗瓤泥塞孔子上。以鐵箸烙令熱。便愈。

又方。

上以石膽細研。以人乳汁和。敷齒根痛處。日三五度敷之。即瘥。

又方。

上以藜蘆爲末。以松脂和如粟米大。每用一丸。納蟲孔中。立瘥。

又方。

上以薰陸香少許。嚼咽津即瘥。

又方。

上取松脂。捏令頭尖。注蟲孔中。有蟲出即效。

又方。

上以莨菪子。納孔中。以蠟塞之。立愈。

又方。

上以蜘蛛殼一枚。綿裹安痛處咬之。有涎即吐卻。

又方。

上以馬夜眼如米許大。綿裹納孔中。立瘥。

又方。

上以溼生蟲一枚。綿裹於疼處咬之。勿令患人知。立瘥。

又方。

上以蜂窩蒂。綿裹於疼處咬之。

又方。

上以啄木鳥舌尖。綿裹於疼處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