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

清 雷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休息痢

下痢屢發屢止,久而不愈,面色痿黃,脈形濡滑者,爲休息痢也。多因止澀太早,積熱未盡,或不能節飲食,戒嗜好,所以時作時止也。亦有過服寒涼而致者,肝脾內傷而致者,元氣下陷而致者,腎虛不固而致者,皆當審其因而分治之。擬用調中暢氣法,俾其氣機得暢,則積熱自清,中州得調,則脾胃自復。倘或腹中隱痛,宜加吳萸、姜炭,以化中焦之寒;赤痢纏綿,當佐秦皮白芍,以清肝脾之血;肛門重墜,更加升麻桔梗,以升下陷之元;虛滑不禁,再入骨脂、龍骨,以固下焦之脫。凡一切之藥,不應手者,當細辨其脈象,若脈沉實,雖日遠仍當攻下,切宜辨確,勿可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