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山堂類辯》

清 張志聰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入門

金匱要略》曰∶千般難,不越三條∶(,醜刃切,音趁。)一者經絡受邪入臟腑,爲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搏,壅塞不通,爲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以此詳之,病由都盡。(《金匱》)二條,皆重外因,以房室、服食內因。)宋成無己曰∶病有三因∶一者外因於天,二者內因於人,三者不內外因外因於天者,風寒暑溼六淫也;內因於人者,喜怒憂恐之七情,及飲食、房勞也;不內外因者,金刃、跌撲、蟲獸、笞杖之所傷也。人之百病,不外此三者。夫傷寒外因也,而《傷寒》經旨,風寒暑溼六氣,鹹所具載矣。其間分析表裏陰陽寒熱氣血、邪正虛實,(內外百病,不出此十二字。)靡不備悉。明乎傷寒之道,千般病難,不出於範圍焉。故醫學入門,當從傷寒始,先難其所難,而後易其所易。蓋外因之病暴而危,內因之病徐而持。(中風、瘧、痢、痿、痹、疝、厥、頭腹諸痛,多系外因。)故治外感者,可以活人,可以死人;治內傷者,或少有失誤,未即爲害。是以能醫內傷,而不諳治傷寒者,未可醫名也;能醫傷寒,而不諳治內傷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