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侶山堂類辯》

清 張志聰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辯包絡

越人心主包絡,與三焦表裏,俱有名而無形。後人有以命門包絡者。皆非通論也。少陽三焦之氣,生於腎臟,即相火也。相火者,先天所生之元陽也。包絡者,包絡心下,多血而主脈,爲君主之相。其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在三焦曰循,在包絡曰歷,皆分循分歷於中胃上下之間。)是包絡在膈上三焦在膈下,皆屬有形之臟腑也。但包絡三焦之氣,並出於腎,一遊行於上中下,而各有所歸之部署;一入於心下包絡,而爲君主之相。(《靈樞經》雲∶腎合三膀胱。乃腎氣上合於心包,猶膀胱之歸於部署。)猶腎與膀胱太陽君火標本之相合也。腎中之元陽先天水火也,君火包絡,後天之二火也。包絡三焦,皆以有形無形之間求之,則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