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清 陳復正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入方

理中湯

方見卷二乳子傷寒門。

六君子湯

方見卷二類搐門。

五苓散

方見卷二傷暑門。此加梔仁。

補中益氣湯

方見卷一保產門

昇陽治溼湯

風溼作瀉。綠升麻(一錢)北柴胡(一錢)六神曲(一錢)北防風(一錢二分)宣澤瀉(一錢)結豬苓(一錢)漂蒼朮(一錢五分)真廣皮(五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若胃寒腸鳴,加益智仁半夏各一錢。

七味白朮散

泄瀉津液下降,煩躁大渴。官揀參(一錢)漂白術(一錢)白雲苓(一錢)南木香(三分)藿香葉(一錢)粉幹葛(二錢)炙甘草(五分)水煎,當茶飲。此方治小兒陽明本虛,陰陽不和,吐瀉而亡津液,煩渴口乾。以參、術、甘草之甘溫補胃和中;木香藿香辛溫以助脾;茯苓甘淡,分陰陽、利水溼;葛根甘平,倍於衆藥,其氣輕浮,鼓舞胃氣,上行津液,又解肌熱。治脾胃虛弱泄瀉之聖藥也,兼治久瀉不止,口渴無度,並痢疾口渴。幼科之方,獨推此爲第一,後賢宜留意焉。

參苓白朮散

方見卷三疳證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