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清 陳復正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入方

柴苓湯

中溼惡熱如瘧。官揀參(一錢)北柴胡(一錢五分)枯黃芩(一錢)法半夏(一錢)漂白術(一錢)結豬苓(一錢)宣澤瀉(一錢)上青桂(五分)白雲苓(一錢)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熱服

茵陳飲

中溼發黃作熱,大小便澀。茵陳蒿(二錢)黑山梔(一錢五分)赤茯苓(一錢)甜葶藶(一錢)小枳實(五分)生甘草(五分)燈芯十莖,水煎,食前服。

沆瀣丹

方見卷二胎疾門。

胃苓湯

中溼頭重體重往來寒熱,和水土,調脾胃。漂蒼朮(二錢)炒厚朴(一錢)廣陳皮(一錢炒)白朮(一錢)白雲苓(一錢)結豬苓(一錢)宣澤瀉(一錢)炙甘草(五分)上青桂(五分)生薑三片,水煎,食前服。

五皮散

此方合胃苓湯,專治浮腫,神效。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桑白皮五加皮(以上各二錢)燈芯十莖,大棗三枚爲引,水煎,空心服。

理中湯

方見卷二傷暑門。

八味地黃湯

方見卷一保產門

茵陳五苓散

中溼發黃茵陳蒿(二錢)漂白術(一錢)白雲苓(一錢五分)結豬苓(一錢)宣澤瀉(一錢)青化桂(五分)炙甘草(五分)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爲引,水煎服。

六君子湯

方見卷二非搐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