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指掌》

清 吳坤安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太陽陽明

風寒初感。便見頭疼發熱惡風惡寒腰疼骨痛。脈來浮緊。或浮緩。口不渴。舌潤無苔者。此風寒客於太陽陽明。營衛之間也。因非太陽正病。故項不強耳。治宜辛散。羌、防、芎、芷、蘇葉、樸陳、姜蔥之類。溫中散寒。則食化而表解矣。若惡寒甚。而寸關脈沉遲者。寒邪重也。宜麻黃桂枝等。辛溫汗之。若飽悶惡食右關脈短滑者。胃中停食也。兼消導。楂肉、麥芽神曲之類。(風寒)如見舌苔白而燥。或兼微黃。口渴便赤。脈來浮滑者。此太陽感寒。陽明有火也。或風熱邪客陽明之表也。均宜涼散。以羌、防、葛根連翹黃芩梔子之類。清熱解表。(風熱)如初起惡寒。即發熱不已。目赤多眵。舌苔焦刺。口渴多飲。脣皴齒燥。脈來洪滑。此內有伏火。外感新邪而發。當以陽明爲主治。宜涼解之。如犀角連翹黃芩薄荷梔子豆豉淡竹葉之類。如兼頭痛惡寒。可加羌活。以撤太陽之邪。自能得汗而解。若用風藥發表。則液燥火熾。反無汗而加劇矣。(風火)邵評∶此風火正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