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星者,所以驗歲時之氣候,每於平旦初昏,見於南方正午之位者是也,四時十二月以次而轉。第在堯時天心建子,甲辰冬至,日次虛鼠;漢太初冬至,日次牽牛;唐大衍冬至,日次南鬥;宋至今冬至,日次南箕。又堯時中星昏中昴,今則昏中近奎矣。古今不同如此,始見歲差有度也。歲差者,以天有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歲有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天度行四分之一而稍有餘,日行四分之一而頗不足,故天度常舒,日度常縮,天漸差而西,日漸差而東,此所以古今有導,自堯時至今已差五十餘度。東晉虞喜謂約以五十年差一度,何承天以爲太過,乃倍其年而又覺不及,至隋劉焯取二家之說而折中之,謂七十五年差一度,自後諸說不同,至元世祖用郭守敬所造授時歷,謂六十六年有奇差一度者,似爲近之;然歲久時更,恐尚有未能必者。茲並錄之,以見歲差之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