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類本草》

宋 唐慎微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苦苣

味苦,平一雲寒。除面目及舌下黃,強力不睡。折取莖中白汁,敷疔腫,出根。又取汁滴癰上,立潰。碎莖、葉敷蛇咬。根主赤白痢骨蒸,並煮服之。今人種爲菜,生食之。久食輕身,少睡,調十二經脈,利五臟霍亂胃氣逆煩。生搗汁飲之,雖冷,甚益人。不可同血食(一本作蜜),食作痔疾,苦苣野苣也,野生者,又名KT苣。今人家常食爲白苣。江外、嶺南、吳人無白苣,嘗植野苣,以供廚饌。(新補)衍義曰∶苦苣,搗汁敷疔瘡,殊驗。青苗陰乾,以備冬月,爲末,水調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