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沈良方》

宋 沈括;蘇軾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灸咳逆法

予族中有病霍亂吐痢,垂困。忽發咳逆,半日之間,遂至危殆。有一客雲,有灸咳逆法。凡傷寒,及久疾得咳逆,皆爲惡候,投藥皆不效者,灸之必愈。予遂令灸之,火至肌,咳逆已定,元豐間,予爲延經略使。有幕官張平序,病傷寒,已困。一日官屬會飲,通判延州陳平裕忽言。張平序已屬纊,求往見之。予問何遽至此,雲咳逆甚,氣已不屬,予忽記灸法,試令灸之,未食,中裕復來。喜笑曰,一灸遂瘥。其法乳下一指許,正與乳相直,骨間陷中,婦人即屈乳頭度之。乳頭齊處是穴。艾炷如小豆許,灸三壯。男灸左,女灸右,只一處,火到肌即瘥,若不瘥則多不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