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大成》

明 楊繼洲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經外奇穴

(《楊氏》)

內迎香

二穴。在鼻孔中。治目熱暴痛,用蘆管子搐出血最效。

鼻準

二穴,在鼻柱尖上,專治鼻上生酒醉風,宜用三棱針出血

耳尖

二穴,在耳尖上,卷耳取尖上是穴。治眼生翳膜,用小艾炷五壯。

聚泉

一穴。在舌上,當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縫陷中是穴。哮喘咳嗽,及久嗽若灸,則不過七壯。灸法生薑切片如錢濃,搭於舌上穴中然後灸之。如熱嗽,用雄黃末少許,和於艾炷中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爲末,和於艾炷中灸之。灸畢,以茶清連生薑細嚼嚥下。又治舌苔舌強,亦可治,用小針出血

左金津右玉液

二穴。在舌下兩旁,紫脈上是穴,捲舌取之。治重舌腫痛,喉閉,用白湯三棱針出血

海泉

一穴。在舌下中央脈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針出血

魚腰

二穴。在眉中間是穴。治眼生垂簾翳膜,針入一分,沿皮向兩旁是也。

太陽

二穴。在眉後陷中太陽紫脈上是穴。治眼紅腫及頭,用三棱針出血。其出血之法,用帛一條,緊纏其項頸,紫脈即見,刺出血立愈。又法∶以手緊紐其領,令紫脈見,卻於紫脈上刺出血,極效。

大骨空

二穴。在手大指中節上,屈指當骨尖陷中是穴。治目久痛,及生翳膜內

中魁

二穴。在中指第二節骨尖,屈指得之。治五噎反胃吐食,可灸七壯,宜瀉之。又陽溪二穴,亦名中魁

八邪

八穴。在手五指歧骨間,左右手各四穴。其一∶大都二穴,在手大指次指虎口,節歧骨間,握拳取之。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可灸五壯。其三∶中都二穴,在手中指無名指本節歧骨,又名液門也。治手臂紅腫,針入一分,可灸五壯。其四∶下都二穴,在手無名指小指本節歧骨間,一名中渚也。中渚之穴,在液門下五分。治手臂紅腫,針一分,灸五壯。兩手共八穴,故名八邪

八風

八穴,在足五趾歧骨間,兩足共八穴,故名八風。治腳背紅腫,針一分,

十宣

十穴,在手十指頭上,去爪甲一分,每一指各一穴,兩手指共十穴,故名十宣。治乳蛾,用三棱針出血,大效。或用軟絲縛定本節前次節後,內側中間,如眼狀,加灸一火,兩邊都着艾,灸五壯,針尤妙。

五虎

四穴,在手食指及無名指第二節骨尖,握拳得之。治五指拘攣,灸五壯,兩手共四穴

肘尖

二穴,在手肘骨尖上,屈肘得之。治瘰,可灸七七壯。

肩柱骨

二穴,在肩端起骨尖上是穴。治瘰,亦治手不能舉動,灸七壯。

二白

四穴,即門也。在掌後橫紋中,直上四寸,一手有二穴,一穴在筋內兩筋間,即間使後一寸。一穴在筋外,與筋內之穴相併。治痔,脫肛

獨陰

二穴,在足第二趾下,橫紋中是穴。治小腸疝氣,又治死胎胎衣不下,灸五壯。又治女人乾噦,嘔吐紅,經血不調。

內踝尖

二穴,在足內踝骨尖是穴。灸七壯。治下片牙疼及腳內廉轉筋

外踝尖

二穴,在足外踝骨尖上是穴。可灸七壯。治腳外廉轉筋,及治寒熱香港腳,宜三棱針出血

囊底

一穴,在陰囊十字紋中。治腎臟風瘡,及治小腸疝氣,腎家一切症候,悉皆治之。灸七壯,艾炷如鼠糞。

鬼眼

四穴,在手大拇指去爪甲角如韭葉,兩指並起,用帛縛之,當兩指歧縫中是穴。又二穴在足大趾取穴亦如在手者同。治五癇等症,正發疾時,灸之效甚。

髖骨

四穴,在梁丘兩旁,各開一寸五分,兩足共四穴。治腿痛,灸七壯。

中泉

二穴,在手背腕中,在陽溪陽池中間陷中是穴。灸二七壯。治心痛及腹中諸氣,疼不可忍。

四關

四穴,即兩合谷、兩太沖穴是也。

小骨空

二穴,在手小拇指第二節尖是穴。灸七壯。治手節疼,目痛

印堂

一穴,在兩眉中陷中是穴。針一分,灸五壯。治小兒驚風

子宮

二穴,在中極兩旁各開三寸。針二寸,灸二七壯。治婦人久無子嗣。

龍玄

二穴,在兩手側腕叉紫脈上。灸七壯,禁針。治手疼。

四縫

四穴,在手四指內中節是穴。三棱針出血。治小兒猢猻勞等症。

高骨

二穴,在掌後寸部前五分。針一寸半,灸七壯。治手病。

蘭門

二穴,在曲泉兩旁各三寸脈中。治膀胱七疝,賁豚

百蟲窠

二穴,即血海也。在膝內廉上三寸,灸二七壯,針五分。治下部生瘡。

睛中

二穴,在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冷水淋一刻,方將三棱針於目外角,離黑珠一分許,刺入半分之微,然後金針,約數分深,旁入自上層轉撥向瞳人輕輕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見物,一飯頓出針,輕扶偃臥,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針盤膝正坐,將筋一把,兩手握於胸前,寧心正視,其穴易得。治一切內障,年久不能視物,頃刻光明,神祕穴也。凡學針人眼者,先試針內障羊眼,能針羊眼復明,方針人眼,不可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