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經逢原》

清 張璐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麋茸

甘溫無毒修治鹿茸同。

發明

麋肉大寒,食之令人陽痿。而麋茸大益陽道,以其陽精都聚於角也。其角煎膠勝於鹿角,茸亦勝於鹿茸。然鹿之茸角補陽,右腎精氣不足者宜之。麋之茸角補陰,左腎血液不足者宜之,此乃千古微旨。治虛損二至丸,兩角並用,但其藥性過溫偏於補陽,非陰虛者所宜。其麋膠主治與鹿膠無異,而兼補陰血之功過於鹿膠。但驗其角大而毛白者即是。惜乎,《本經》但言麋脂療癰腫惡瘡死肌,寒熱溼痹四肢拘緩不收,風頭腫氣,通腠理,從無及乎茸角之用。彭《延齡方》有麋角粉,《千金》變爲麋角丸。以麋性喜食菖蒲,故修練服食方用之。《金匱》雲,麋脂梅子若妊婦食之令子青盲,男子傷精,皆性冷厥陰肝經之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