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手術步驟
1.臍部置入10mm trocar,建立氣腹,使壓力至12~15mmHg,此孔作爲觀察孔;在臍水平線與兩側腹直肌外側緣的交匯點置入另外兩個5~10mm trocar,作爲操作孔(圖1.3.2.1-2)。
2.辨別腹股溝區的結構及直疝或斜疝的缺損部位。從中線的臍腹膜皺襞開始,距直疝腹膜薄弱緣及斜疝內環口3~4cm處將腹膜弧形切開。鈍、銳性分離腹膜及其下方的所有脂肪組織,顯露腹股溝部的結構,包括Cooper韌帶、腹壁下血管、精索或圓韌帶、腹直肌外緣、腹股溝韌帶等(圖1.3.2.1-3,1.3.2.1-4)。
3.將補片剪裁成合適大小(即須完全覆蓋斜疝及直疝薄弱區),平鋪在腹股溝區,以疝修補釘將補片周邊與腹直肌、腹壁、腹股溝韌帶、Cooper韌帶釘合。補片的放置可有兩種方式,即覆蓋精索或環繞精索(圖1.3.2.1-5,1.3.2.1-6)。
5.排淨CO2,拔除穿刺套管,縫合傷口。
12 術後處理
對於老年人、手術時間較長及術中出血較多者,腹膜內腹股溝疝修補術術後應適當給予補液,並應用抗生素與止血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