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皮膚性病科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1 拼音

dà pào xìng biǎo pí sōng jiě zhèng

2 英文參考

epidermolysis bollosa

4 疾病概述

一般病理改變:(1)表皮下皰,單純型EB裂隙位於基底細胞層,陳舊皮損可位於表皮內;(2)偶見基底層壞死表皮細胞;(3) 真皮淺層及皰內炎細胞很少,甚至沒有。

病理鑑別診斷:卟啉病:表皮下皰,真皮乳頭突入皰腔呈綵球狀,血管周圍均質、嗜伊紅環狀沉積,伴中性粒細胞爲主的炎細胞浸潤

臨牀特點:(1)多於出生或嬰兒期發病,亦可延至青春期;(2)爲一組遺傳性疾病,有常染色體顯性隱性遺傳兩種方式;(3)輕微外傷的基礎上發生大皰,各型皰壁厚薄不一,受累範圍不定,愈後有疤或無疤;(4)可累及粘膜;(5)各型預後差異很大;(6)分類複雜。

5 疾病描述

這是一組遺傳性疾病,其特點是皮膚粘膜起大皰。最近從超微結構研究說明,各型的基本病理缺陷位於真皮或基底膜,但有些原發缺陷則位於表皮細胞

本病較少見,其輕型即單純型,發生率爲1/50000,而重型約爲1/20萬~1/50萬,其致病原因不一,故分類法各家也不同。

Lever將之分成六型:(1)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顯性遺傳);(2)Cockayne手足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顯性遺傳);(3)顯性遺傳營養障礙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4)隱性遺傳營養障礙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5)隱性遺傳致死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6)非遺傳型(獲得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

Sasai將之分爲:(1)單純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2)致死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3)營養不良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此型又分爲隱性發育障礙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顯性增殖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Pasini的白色丘疹樣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即屬後一種的變異

Touraine將之分爲單純型和增殖型,後一型又再分爲Pasini白色丘疹樣型和多種再生不良型。

近來,Butterworth和Stream將本病分爲單純型、顯性遺傳營養不良型、隱性遺傳營養不良型和致死型。而最近Lowe等發現致死型是隱性遺傳營養不良型的變異,故將其分爲單純型、隱性遺傳營養不良型和顯性遺傳營養不良型。這種分類比較簡明扼要,故多采用。

6 症狀體徵

皮損最後不留瘢痕痊癒,或有粟丘疹形成。有的地方發生不能癒合的肉芽組織口腔有嚴重潰瘍及出牙困難情況等。嬰兒如倖存,其後仍可發生生長遲緩及中或重度的頑固性貧血,多數患兒於2歲內死亡。生命垂危時需給予支持療法及大劑量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治療。又可分爲:

(1)致死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表現爲全身大皰及粘膜損害而手部反較少,口角、鼻周可見過度增生性肉芽組織,病變可波及全身,包括整個胃腸道膽囊氣管陰道等,甚至可引起幽門梗阻,可於生後幾個月即死於感染,死亡率較高。

(2)輕型全身萎縮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是EB的輕型,近來Hintel及Wolff建議稱之爲全身萎縮良性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是本病的較輕型,出生時即可有大皰,漸漸改善,脣、舌、食管生殖器粘膜可被波及,皮膚萎縮,可有營養不良性萎縮,齒琺琅質可有生長不良。

(3)反型萎縮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本型特徵爲新生兒時即有膿皮病樣大皰,數月後見輕,可見特徵性的高起白色條紋,亦可見甲萎縮。角膜破殘而致角膜渾濁。

此外,本型還有一種皮膚溶解大皰性表皮鬆解症亞型,又可分爲:①增生型營養不良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血性大皰,限發於四肢,尤其是四肢伸側,愈後可留有粟丘疹瘢痕則爲增生型,常見甲萎縮。②隱性遺傳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嬰兒期即見表皮大皰,輕至中度全身泛發,臨牀特徵是瘢痕粟丘疹及甲萎縮或缺失,亦曾有人將此型細分成輕型、反型、離心型及新生兒一過型等不同臨牀表現,不過很難與隱性遺傳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截然分開,可能也是一種亞型。

7 病理生理

出生時即有嚴重廣泛性分佈大皰和大面積的剝脫,可於數日至數月內死亡。電鏡可見基底細胞質膜及基底板間形成的分裂。

8 特別提示

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確診後應注意加強對患兒的護理,避免輕微的摩擦與外傷。出現水皰大皰後應注意創面清潔,預防化膿菌的感染,以減少或避免疤痕形成。

爲優生優育的目的,對嚴重患者的家系,在搞清了致病蛋白、突變基因及相應的突變後,可在妊娠的第10周至16周時取羊水或絨毛膜作產前診斷。至今我科已成功地爲2個家系作了產前診斷,並分娩了正常的嬰兒

9 相關出處

皮膚病學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