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辭典》:赤茯苓
2.1 出處
《本草集註》
2.2 拼音名
Chì Fú Línɡ
2.3 別名
2.4 來源
2.5 性狀
爲大小不一的方塊或碎塊,均爲淡紅色或淡棕色。質松,略具彈性。
2.6 性味
甘淡,平。
②《得配本草》:"甘淡,平。"
2.7 歸經
入心、脾、膀胱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肺三經。"
2.8 功能主治
①《藥性論》:"破結氣。"
2.9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入丸、散。
2.10 注意
2.11 附方
①治小便白濁不利,時作痛:赤茯苓、沉香各一兩。上爲細末,每服二錢,白湯點,食後臨臥服之。(《雞峯普濟方》茯苓湯)
②治心腎氣虛,神志不守,小便淋瀝或不禁,及遺泄白濁:赤茯苓、白茯苓各等分。上爲末,以新汲水按洗,澄去新沫,控幹,別取地黃汁,同好酒熬成膏,搜和爲丸,如彈子大,空心鹽酒嚼下。(《三因方》張真君茯苓丸)
③治胸脅逆滿脹渴:赤茯苓(去黑皮)一兩,人蔘半兩。上二味粗搗篩,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雲滓,分溫三服。(《聖濟總錄》茯苓湯)
2.12 摘錄
《*辭典》